花的千姿百態、絢爛色彩,讓人很難抗拒它們的魅力,自古以來是藝術家、文學家讚詠的對象,中國傳統繪畫上,山水、花鳥、人物並列為三大主題。國立故宮博物館推出「滿庭芳:歷代花卉名品」特展,七十四件院藏歷代花卉名品盡出。
畫家不但描繪花卉的形色之美,也賦予吉祥寓意,或託物寄情。特展分成四大單元,「一年好景」展示四季不同的代表花種,如春季桃花開,夏季則是紫微、荷花等,秋季菊花盛開,冬季則有山茶花。傳統民俗中的節令如歲朝、端午等,也可藉由花卉來表現。
如明代畫家陸治擅長山水花鳥,七十五歲那年繪製《榴花小景》,畫面上有折枝的菖蒲、百合、石榴組合,菖蒲也意味這畫是端午節的應景之作。
「境由心造」單元呈現出每位畫家以不同構圖展現出令人玩味的花卉姿態。故宮策展人譚怡令表示,傳統花卉畫的構圖分為四種,包括畫出花卉整體的「全景」、近距離觀察的「小景」、表現單枝花的「折枝」,及插在花瓶、盆栽、花籃裡的「瓶插」。
如宋代宮廷畫家李嵩的《花籃》,為罕見以籐籃取代花瓶的畫作,籃中盛滿山茶、水仙、綠萼梅和丁香花等,交織成精麗嚴謹的構圖,是典型的宋代院畫風格。明末清初的八大山人,構圖向來不按牌理出牌,展出的《白梅》只見樹幹由下而上一直線,超出畫面之外,枝幹又給折了下來,並在枝頭上點綴幾朵白梅。
「丹青面目」單元凸顯的是技法,同樣的花卉以不同的技法表現,就會展現出不同的氣質。譚怡令以牡丹為例,揚州八怪之一的黃慎,以黑筆墨、大寫意表現牡丹狂放又不失輕盈秀致的一面。相較之下,清初名家惲壽平以沒骨設色畫的牡丹,則呈現富貴喜氣且鮮明亮麗的氣質。
最後,藉由「畫中花」的安排傳達出「祥瑞吉兆」,這種風氣在明清時期特別盛行。像是清代畫家陳書繪製的《歲朝麗景》,象徵長壽的石頭和水仙、天竺變成「天仙拱壽」,一旁搭配百合、柿子、靈芝、蘋果則有「平安如意」等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