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第一座「零碳建築」的國立成功大學孫運璿研究大樓,十二日落成啟用,從水泥、空調到電燈都強調「綠建築」,不僅節能效果高達六五%,有一半創意還都是不花錢又可立即回收的平價技術,甚至更首創以造林的「碳中和措施」,締造全球零碳建築的先例。
昨天的落成啟用典禮,副總統蕭萬長、成大校長賴明詔、台達電子董事長鄭崇華、孫運璿資政的女兒孫璐西及國內外貴賓近五百人,都共同見證這項綠色奇蹟。
負責規畫的成大建築系教授林憲德表示,該團隊共採用十三種綠建築設計手法,以達到六五%的節能目標。
其中,自然浮力通風技術的採用,讓可容納三百人的國際會議廳,一年中約有四個月不需開空調,節能二八%;空調與吊扇並用的設計,也讓辦公區空調節能高達七六%;採用陶瓷複金屬燈二次反射照明設計,更讓國際會議廳達到節能四成的水準。
雖然綠建築有三分之一採用較貴、回收年限在三年以內的高效率節能設備,但卻有一半以上的創意,運用不花錢又可立即回收的平價技術,因此每坪平均造價與一般辦公建築一樣只需八點七萬元,堪稱最值得推廣的「平民綠建築技術」。
林憲德還說,該大樓不僅採高爐水泥當混凝土原料,以減少高耗能的水泥用量,還將隔熱外牆塗料及天然的岩棉,以隔熱保溫,維持室內溫度穩定。
由於大樓每年總用電量有十一萬三千二百度,相當於每年排放七一點三公噸的二氧化碳。為達到「零碳」理想,成大還特別撥出校區內四點七公頃的綠地,準備打造成亞熱帶雨林,如此剛好可以吸附該大樓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這也是世界第一座以造林的「碳中和措施」達成零碳建築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