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端坐八卦山上,凝視、祝福著彰化平原,成了最能象徵彰化的精神地標,曾是台灣八大名勝、更名列全台百大歷史建築。其實大佛今年才五十歲,不算頂老,卻與彰化血脈相連,流傳了許多的傳奇、軼趣。
八卦山自古兵家必爭,誰能占領山頭,誰就擁有彰化城。清鎮番後,便在如今大佛所在打造「定軍寨」,日本人來了,在八卦山遭遇前所未有抵抗。乙末戰役,日本北白川宮能久親王身亡,一九一四年日人就拆掉「定軍寨」,改立「北白川宮能久親王遺跡紀念碑」。
歷來八卦山地景改造都充滿政治意涵,二次戰後紀念碑被毀,亟待賦予新的意義。所以當民國四十三年,善化堂主世溪松等發起籌建大佛,馬上獲得第一任民選縣長陳朝卿支持,成立「八卦山大佛建造促進委員會」,民國四十五年三月四日動工。
大佛建造歷經波折,很少人知道大佛最初手勢呈兩個圓形,民國四十八年遇上彰化史上最嚴重八七水災,彰化縣鄉土文化學會賴錦生說,坊間穿鑿附會,有說雙圓形成「雙龍吐珠」招致水患,還有說比兩圈像「要摳摳(要錢)」不符體例,手印才改成佛陀禪定所結「禪定印」,往後每次颱風,彰化得天獨厚無大礙,「都是大佛保佑!」
大佛在民國五十年五月竣工,建築家者賴志彰說,廿四公尺高的大佛「大得讓人難忘」,在當時是一大創舉,平和、莊嚴法相,成功地超越政治、宗教,還以「又大又新奇」結合觀光,得到最大認同。
可惜八卦山腹地太小,民國八十年以後,家庭小汽車旅遊盛行,各縣市大型觀光遊樂區紛紛成立,大佛風景區沒落,也不再是亞洲第一大佛,但作為地方象徵,一直沒被超越,今年大佛五十周年慶,縣府、市公所和八卦山大佛風景協舉辦一連串活動,萬人朝山祈福、發行大佛護照等,讓大佛再亮起來。
年過半百的「大佛」,近來也成了地方的品牌,彰化特產不忘印上大佛標章,Q版大佛也紛紛出爐,小尊大佛更是地方首長城市外交紀念品;大佛庇佑背景,還成為走秀、展演最佳舞台,全國嘻哈舞林大會也尋來比拚,顛覆地說:「八卦山是台灣嘻哈舞發源地,因為大佛也燙黑人頭」新世代新詮釋,以活潑方式禮讚大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