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縣文化局、水土保持局花蓮分局分頭並進,正積極透過爭取登錄列入文化景觀資產以及推動農村再生計畫,要讓花蓮最南端富里鄉豐南村這處僅有三百多戶人家、八百多人口的純樸小村落發亮發光,並帶動更多人一起守護及珍惜這處人間世外桃源。
豐南村保存完好的地形地貌,及人與自然長期互動後形成的傳統常民文化、農業景觀等等,都極具歷史保存價值。文建會編列經費協助花蓮文化局進行調查研究,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李光中教授專案負責,投入五年多時間探索挖掘豐南村的文化景觀寶藏。
李光中形容豐南村是一處宛如人間世外桃源的社區部落,當地鱉溪切穿了山脈,形成V字型的峽谷景觀,因此被稱為「小天祥」。特殊地景之外,先民開鑿階梯式梯田以及為引鱉溪之水灌溉沿絕壁斷崖闢建的溝渠水圳更是一絕。
早期利用四條支流依地型高低差建築石頭砌成的水圳,最有名的是「石厝溝」,後來官方協助闢建「石門圳」,外地人可沿著丘陵山脈的各處水圳尋幽訪古,一探豐南部落水稻梯田、石砌水圳的特殊景致。
李光中強調,文化景觀可啟發人與地球和平相處的智慧,解決人類面臨的諸多環境危機,全台目前已有廿多處登錄為文化景觀,花蓮現有兩處,包括花蓮糖廠及光復鄉馬太鞍的阿美族祖屋。豐南社區目前評分名列前茅,年底登錄為文化景觀資產的機會相當大。
尤其除了文化局之外,水保局花蓮分局也透過農村再生計畫介入輔導,分局長陳淑媛多次隨李光中教授在豐南社區探勘,並指示花蓮農村再生規畫團隊協助居民接受四階段的培力課程,第一階段的「關懷班」已結訓。
陳淑媛表示,花蓮需找出屬於自己的發展模式,未受破壞的環境、多元豐富的族群文化都是農村的珍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