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鈴/印度報導】
搭上佛教聖地觀光列車,呼嘯間穿越2500年,
遊歷釋迦牟尼用雙腳走過的土地,
見證佛陀不凡又真實的生命旅程……
「你從哪裡來?」「你叫什麼名字?」初來印度,不管走到哪總被劈頭問這些問題,擦身而過的路人會問,開車載你的司機愛問,小沙彌也會跑到你面前仰著小光頭問,一開始覺得很詭異,後來才知道,在種姓制度根深蒂固影響下的印度,故鄉與姓名是認識陌生人的基本資料,久而久之就猶如問候語了。
這習慣,與2500年前釋迦牟尼生活的時空背景,竟沒有兩樣。
釋迦牟尼在菩提伽雅悟道後,在路上遇到一位修行者,初見面就問了類似的問題:「您的師尊是哪位?」而佛陀當時回答:「世間無有人,能為我導師。」
2500年後,當你來到釋迦牟尼曾走過的土地,被當地人拉著問「你叫什麼名字」時,也能感受佛陀身處的社會環境吧。
參訪佛教遺址 搭火車去
每一個佛教徒,都有走訪聖地的渴望;每一個愛探險的旅人,都會有窺探古國的嚮往。慶幸的是,過去要拜訪佛教聖地,都得長途跋涉拉車,去年起「佛教聖地觀光列車」(Mahaparinirvan Express)啟程,追尋佛陀腳步就更方便了。
列車從新德里出發,一年中只有10月至翌年3月行駛,避開雨季與炎夏,是印度最佳旅遊季節。印度鐵路旅遊局行銷總監Dr. Nalin Shinghal說:「列車提供遊客更舒適的朝聖方式,晚上在火車上休息,漫漫長路就在睡夢中行進,隔天早上到達車站,再搭上遊覽車前往目的地。」
來自德國的乘客Hendrik Suerken並非佛教徒,但他很滿意這班列車,「車廂舒適,服務人員很親切,讓我喜歡上這一趟旅程,也對佛教產生興趣,打算回去之後好好學習。」
設備雖然稱不上豪華,但服務人員總是面帶笑容的送餐、打掃,行程中有三晚安排在飯店中睡覺,我竟然還會想念列車上的床鋪與餐點呢。
泰姬瑪哈陵為終點
在火車搖晃中,每一天醒來,都會到一個新的朝聖景點,包括佛陀悟道的菩提伽雅、初轉法輪的鹿野苑、誕生的藍毗尼、涅盤的拘尸那羅等七大聖地,最後以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泰姬瑪哈陵做終點。
達賴喇嘛說:「如果造訪佛教聖地,回去後不能成為一個比較好的人,那就太浪費時間和金錢了。」
有沒有成為更好的人,我不知道,但走過佛陀生命之旅,造訪奇妙國度,的確是美好的心靈旅程。朝聖之路沒有柏油,偶爾屁股還會彈跳離開座椅,路不平坦,心情卻是平穩的。
悟道成佛
菩提迦耶 樹下靜坐冥想
印度是佛教發源地,但經過回教徒統治與印度教興盛,大部分的佛教聖地只能看到遺址,而其中還具有旺盛宗教生命力的,就屬菩提迦耶(Bodhgaya)了。
菩提迦耶是釋迦牟尼悟道成佛的地方,也是朝聖之旅最重要的地方,那一棵菩提樹下,就是領悟偉大思想的所在,各國佛教徒與僧侶或打坐或祈禱,來到這裡記得試試坐在樹下,即使悟不出什麼大道理,多少能庇蔭到一陣清涼。
一位來自台灣的出家人說:「坐在樹下,立刻有輕鬆感。不管是不是佛教徒,來菩提迦耶都會自然產生宗教情操,尤其是秋冬季有各地佛教徒前來朝聖或修行,宗教氛圍很濃厚。」
樹旁高聳醒目的摩訶菩提大塔,內有一尊貼滿金箔的佛像,或許因為離菩提樹最近,在這裡禮佛特別感動。
佛陀悟道之後,在菩提樹附近停留了七周,於七個地點各花一周時間冥想與經行,找到這七個地點,等於聽了七個佛經故事,能更深入了解佛教文化。
不遠處有一條尼連禪河,佛陀曾在此接受牧羊女供養乳糜,才決心告別苦行,到菩提樹下參悟。對於這影響重大的乳糜滋味,印度人Arora說是很好吃的,「是印度傳統食物,直到現在,一般家庭也常煮來吃。」
這個地區像個小型聯合國,有各國佛教團體在此蓋廟,包括台灣、泰國、日本、尼泊爾等,徒步就可周遊各國風格的佛寺,也算是世界奇觀。
祈福禮儀
撫足行禮
方法:摩訶菩提大塔身有尊綠度母雕像,傳說信徒可以先許個願,閉著眼睛走近佛像,若伸手就能摸到佛像的腳,表示心願能實現。
聖哲出世
藍毗尼 佛祖誕生地
佛陀誕生地藍毗尼(Lumbini),位於尼泊爾與印度邊境的小村落,這塊土地見證過不平凡的時刻。
誕生之路抵達不易,算是朝聖之旅最辛苦的一段路程,拉車到尼泊爾加上辦簽證時間,約花了七個半小時才到達藍毗尼,更顯得來此的珍貴。
近年來整建的摩耶夫人廟,裡頭完整保存遺址原貌,地面上石板就是佛祖誕生的地點,高處供奉的石雕都快被信徒摸平了,只能隱約可以看出雕的是摩耶夫人從右月劦生佛陀的故事。
廟外水池是摩耶夫人沐浴與佛陀淨身的地方,傳說若有佛緣,在水池裡可以看見自己前世,我低頭看了幾眼,還是只看到自己的倒影,最後出現一隻孑孓游過去,我想了想,這輩子備受蚊子青睞,可能是有原因的。
祈福禮儀
樹枝繫紅線
方法:水池畔的大樹,據說是摩耶夫人扶著生產的那棵樹,樹下是當地人信仰的神祇,若添點香油錢,一旁修行者會幫你綁紅線祈福。
初轉法輪
鹿野苑 綜覽佛教藝術
佛陀在菩提迦耶悟道後,為了傳法,首先走到300公里外的鹿野苑(Sarnath)找昔日同修苦行的五位夥伴,這就是佛教常提到的「初轉法輪」發生地,過去常有鹿群出沒,如今不見鹿影,前來朝聖的佛教徒倒是挺多的。
遺跡公園內最重要的是達美克塔,遠遠看,是一座造型樸實的磚造大塔,近看才發現上面有精美浮雕,最初是阿育王所建,後代不斷擴大,年代久遠又經歷過炮火與人為的摧殘,仍能屹立不搖,可見當時建造得相當堅固。
走在公園參觀散落的法王塔、僧院廢墟遺跡,還有玄奘在《大唐西域記》讚美過的阿育王石柱,想欣賞石柱著名的四獅柱頭,則要到附近的鹿野苑博物館。
博物館裡只能純欣賞,不能拍照,看著這四獅柱頭覺得很有親切感,因為它就出現在印度紙鈔上,眼熟得很呢。
館內收藏的古蹟雕像很有看頭,有莊嚴到讓人不捨離去的佛像,每個雕像都有一段故事,不過內行看門道,外行就看熱鬧吧,有一座雕像人物的長捲髮造型猶如現代偶像歌手,騎著面孔好像頑皮豹的可愛獅子,讓人一時忘了身在佛教聖地。
祈福禮儀
繞塔3圈
方法:在達美克塔遇到來自高雄的朝聖團體,正在誦經祈禱,然後繞塔三圈,據說可獲功德。
佛入涅盤
拘尸那羅 瞻仰臥佛
2500年前,拘尸那羅(Kushinagar,又稱古西納伽)是讓人感傷的地方,因為這裡是佛陀涅盤入滅之處。
白色的臥佛寺,躺著一尊安詳躺臥的佛像,導遊Asutosh Sharma提醒大家留意佛像的表情變化,「從頭頂方向看,佛陀是微笑的;從中間看,面容是安詳的;再站到腳那邊來看,表情是莊嚴的。」
這尊神奇的石雕臥佛曾被埋入地下,以免遭受回教徒破壞,十九世紀才被考古學家挖出來,後來信徒貼上金箔,猶如一尊黃金佛像。
「臥佛最重要的是腳,腳心有法輪,象徵佛陀生平用雙腳走遍北印度傳揚佛法,有些信徒會摸摸腳跟,他們認為佛陀走得很辛苦,希望幫忙減輕腳的疲累。」
不過Asutosh Sharma又提出一說,因為一般佛像或立或坐,看到的都是頭與身體,只有臥佛造型才能看到腳底,所以摸摸腳底的機會難得啊!
祈福禮儀
頭頂佛足
方法:用頭輕碰佛腳的法輪,或用手摸佛像額頭,代表朝聖之旅的目的成功,也能帶來好運。
INDEX
印度旅遊資訊:
佛教聖地觀光列車/即日起至明年3月,每月出發兩班列車,一等車廂價格150美金/www.railtourismindia.com
出團情報/10日行程78900元,洽台灣代理金界旅行社02-27733266。
注意事項/早晚溫差大,白天防曬裝備不可少,晚上要添外套。
建議閱讀/《印度聖境旅人書》,陳師蘭、林許文二著,柿子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