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處隙頂風景區的「象山」,因山形狀似「巨象」而得名。當地原住民傳說,往昔每當天候變化或地震前夕,象山總會發出轟隆隆的巨響,以示警告,因此又被稱作「銅鐘山」或「氣象山」,長年守護住民安全,不僅為當地精神地標,近來更竄紅成阿里山觀光新亮點。
當地田野調查學者計算,象山的象背標高一一五○公尺,底部河床五五○公尺,自象鼻至象屁股全長八五○公尺,前有曾文溪、後有烏奇哈溪兩溪匯流,鄰近則被龍頭山、公田大山與鞍頂山等環繞,站在隙頂高點空曠處向下俯瞰,宛若一頭巨象蹲伏在群山中,栩栩如生。
象山為何會光禿禿一片?也有個美麗的傳說,住民表示,有狩獵山豬習慣的原住民,以前覺得象山太陡不好爬,因此點火將樹燒光,逼山豬出來,久而久之,象山就長不出草來了;至於最佳觀測點,住民推薦,從民宿「四季星空」前花園向前俯瞰,便能瞧見完整大象形體蹲伏在眼前。
曾徒步四小時登頂的隙頂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英生表示,登象山前必須先下切至河床處,再往上攀爬,步行至象鼻處,會通過七座當地人俗稱「小七星山」的山丘,三月造訪,野生杜鵑開滿整座山頭,絕美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