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植物或魚貝,都代表台灣!」六十五歲李天德從小愛撿化石,一撿就是半世紀,家中收藏上千件化石,為讓更多人認識魚化石,他號召十位同好在左鎮菜寮化石館舉辦「年年有魚」特展。
出身楠西的李天德,兒時因緣際會在自家附近曾文溪流域,撿拾到藏有貝類化石的石頭,激發他對化石的高度興趣,考上公務員離鄉到台中發展,業餘還是熱中化石,現為台中縣社區大學講師,常帶著學生上山下海採集化石。
李天德說,這次在左鎮菜寮化石館展出「水生脊椎動物化石」特展,展期至五月廿日,共集結台灣北中南各地珍貴魚化石,包括南投中寮、恆春四溝、左鎮菜寮溪、嘉義牛埔、苗栗苑裡等約兩百多件,來自沙烏地阿拉伯、大陸、巴西、美國等地魚化石。
其中,最珍貴的標本為左鎮菜寮溪出土、更新世的完整鱸魚化石,距今約一萬至二五八萬年前,外觀保持完整,十分少見。另還有巴西出土的硬骨魚和腔棘魚,前者連魚鱗都保存完整,後者則距今約一億兩千萬年前,原本被視為七、八萬年前已絕種,但一九三八年又陸續發現新生種。
李天德強調,全世界魚類化石種類多,三大產地為巴西、德國索羅霍芬及大陸遼西,台灣反而算少,主要受限地殼變動激烈、頻繁,沉積時間不夠,留存不易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