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肇祥/南投報導】
埔里鎮桃米坑紙教堂,變身成藝文中心點,展示數十位全國工藝家代表作品,讓坐落小村莊裡的紙教堂,與博物館相較,周遭稻穗迎風、蛙鳴鳥叫,使看展空間充滿著鄉土的閒適氛圍,也呈現人與土地共生的生活美學。
國立工藝研究所與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合作,推動「工藝地誌學」,將工藝與地方非營利組織、社區總體營造、旅遊觀光、土地結合,期盼工藝不僅是博物館裡的陳列品,也是生活化的在地藝術,藉此拉近觀者與創作者的距離,呈現人與土地共生美學,中部地區選中桃米社區實驗。
埔里手工造紙業聞名中外,紙教堂主廳的展示品,便是選擇地方工藝家以紙纖編織而成的紙盤帽、提袋、紙衣,踏入紙教堂舉目所見、所用、所聞,與手工紙產業息息相關,把玩像藤編、藺編的精品,頭頂環繞著游泳的紙櫻花鉤吻鮭,讓遊客讚歎,原來紙工藝有如此多的面向。
紙教堂的地下室,另展示三和瓦廠的磚雕,老工匠堅持以稻殼當燃料,慢慢降溫,一塊磚歷時半年才能出窯,硬度超凡,歷經多代踩踏而不磨耗;苗栗石壁染織工坊,以獨特的弓型織布機,編編織泰雅圖騰背帶,並運用在現代背包、相機背帶上,傳統與科技作完美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