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元宵節比農曆新年更熱鬧,百年乞龜傳統文化仍夯,金錢龜、米包龜、蛋糕龜等因應而生,最具歷史的「肪片龜」卻漸漸式微,變成小朋友最好奇的寶貝。
澎湖先民淵源自大陸閩浙一帶,相傳乞龜迄今已超過兩百年歷史。龜取音「歸」意喻歸來全家團圓,也代表長壽吉祥,鄉親在元宵節到寺廟擲筊乞龜,象徵來年闔家團圓長壽吉運,為此在地方有「新正玩三天、上元玩三天」俗語,元宵要比春節熱鬧。
早年先民生活拮据,利用炒熟糯米粉攪拌烹煮溶化糖漿製作成麵糰,然後捏製繪畫成烏龜模樣,稱為「肪片龜」,供奉寺廟給信眾乞求,全家分食保平安。
乞得「肪片龜」依習俗來年要添心願歸還,原本數十斤重的麵龜愈長愈大,最後變成數千或上萬斤的巨無霸。
時代變遷,「肪片龜」退燒,民眾吃膩麵龜,黃金龜、金錢龜、米包龜等取而代之。
湖西鄉從事「肪片龜」製作超過卅年老師傅辛安全、翁春稻夫婦倆表示,現在上千斤麵龜乏人問津,反而迷你的一口龜最受歡迎,小朋友覺得「小肪片龜」模樣新鮮又可愛,還當成寶貝收藏捨不得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