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培爾(Barbara Appel)的眼睛什麼也看不到,不過當她的指尖滑過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useum of Modern Art)畢卡索雕像的臉龐,她開心地嘆了口氣。
許多人到博物館看的是展覽,但對於來到現代藝術博物館的某些人來說,對藝術的愛,是名符其實的「盲目」。
每個月,都會有一小群視力受損程度不同的人,由專家導覽員陪伴來到這座曼哈頓知名博物館。
現年62歲、10多年前才失去視力的艾培爾,擔心自己的世界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已經失去,對她來說,這項「『看見』藝術」(Art inSight)計畫,就如同救生索一般。
她回憶起擔任珠寶設計師時,從博物館吸取的靈感:「有了這個計畫,我真的覺得我有了連結,與我總是熱愛的東西、曾給我這麼多幹勁的東西有了相連。」
這個月的導覽團,有個約20人的團體參觀「發明抽象:1910-1925」(Inventing Abstraction, 1910-1925)展覽。
多數展品是脆弱的繪畫或手繪畫作,因此不允許觸摸。
觀展者必須仰賴導覽員解說,還得運用想像力,把康丁斯基(Wassily Kandinsky)、馬列維奇(KazimirMalevich)等20世紀初期藝術家打破常規、難以描述的作品具體化。
團體佇足在每個作品前,觀展者不只是聆聽導覽員仔細描述,彼此間也會討論畫作含意。
負責現代藝術博物館身障人士計畫的麥吉(CarrieMcGee)說,1970年代,館方先邀請失明人士來參觀雕塑,接著決定接下挑戰,要帶這群特殊的訪客參觀繪畫等依規定不能觸摸的展品。
她說:「我們常常腦力激盪,盡可能地讓觀展成為多重感官經驗。」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中央社
(以上內容參考引用 中央社/譯者 鄭詩韻 http://www.cna.com.tw/News/aOPL/201303310112-1.aspx,對於引用有不同意見或看法,歡迎與我們聯繫反應,我們將會立即處理或與您聯繫。聯絡信箱 editor@funhit.com.tw,樂活營養師感謝您的指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