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舞向來有著年輕化、受邊緣化的特色,很容易讓不了解的人貼上負面標籤,「街舞是門藝術、是種文化」的看法也難以建立,但近來已有反轉的契機。去年台灣出現首支街舞紀錄片《街舞狂潮》,二月份兩廳院的廣場藝術節首次邀請街舞團體演出。
導演蘇哲賢以《街舞狂潮》記錄了一群名校高中畢業卻在捷運地下街聚集的街舞舞者練舞過程,及「街舞鬥士」阿倫的個人參賽故事。從二○○七年的夏天台北街頭,一路延伸至二○○八年巴黎的街舞大賽。本名彭英倫的阿倫今年卅四歲,是街舞界的高齡舞者,一九九○年開始鑽研街舞技巧,十八年間曾遠赴歐、美、日學習觀摩,也舉辦過多場街舞活動。
談及台灣的街舞發展,阿倫有些無奈也有些惱怒:「台灣街舞不好做,沒有可以經營發揮的舞台,沒有單位讓我們申請補助經費,更別提所謂的職業街舞團,根本職業不起來啊。」在他眼中,街舞和其他的舞蹈形式相同,都是藝術、都需要專業。
阿倫形容:「街舞就像是年輕人的一種宗教,走過幾個國家,我發現大家對街舞真的是狂熱,也成為另一種社交活動。」
為了讓台灣的街舞團體進行交流,阿倫在一月發起組成「中華民國街舞協會」,將於二月十五日舉辦「Circle of Fire街舞大賽」,並計畫將冠軍得主送往法國參加世界街舞大賽。
今年第四度舉辦戶外廣場藝術節的兩廳院也首度邀請街舞團體包括「街頭酷」、「黑角舞團」演出。「街頭酷」團員們開心地說:「能和兩廳院合作,真的受寵若驚。」
團長林柏瑢表示:「過去我們只能在街頭、學校跳,很難有正式的表演平台,加上很多人認為我們是次文化、只是隨興跳跳,忽略了我們在每段表演之前所付出的汗水與排練時間。」
二○○九兩廳院戶外廣場藝術節的演出中,「街頭酷」與「黑角舞團」結合街舞中的地板動作與俐落肢體,聯手演出街舞舞台劇《世紀之末》,在特技舞蹈動作與變換隊形之間,加入地球因環境汙染造成人類異變的幻想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