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台執導兩廳院年度製作《歐蘭朵》的美國劇場大師羅伯‧威爾森(Robert Wilson),本身也是位出色的歌劇導演,尤以打造華格納的歌劇作品聞名,長期與西方樂團合作,當他因《歐蘭朵》首次接觸到京劇的文武場,發出的聲響讓他大吃一驚,「沒想到很像現代樂。」
威爾森與音樂的關係,要追溯至一九七六年他與極限主義作曲家菲利浦‧葛拉斯合作歌劇《沙灘上的愛因斯坦》,循環反覆不絕的音樂搭配演員緩慢細微的移動,歌劇一演就是四小時,標新立異的手法開拓出新時代的美學觀。
在威爾森的眼中,舞台上沒有主角、配角之別,音樂、燈光、布景、歌手都是獨立的藝術,均具有說故事的功能,威爾森指出此一想法並非獨創,他視自己為華格納「整體藝術」論在現代的實踐者。
「整體藝術」主張,戲劇性的張力不該被譁眾取寵的詠嘆調所抹殺,管絃樂團的角色不應該為歌手服務,劇本應為嚴肅的文學創作。
千禧年之際,威爾森在蘇黎士國家歌劇院挑戰華格納的鉅作《尼貝龍指環》四部曲,《指環》擁有最龐大的故事情節、複雜的人物角色,威爾森卻用簡單的舞台、簡單的肢體動作重新演繹,「我相信,極簡的手法更能襯托出複雜的內涵,唯有在緩慢的肢體狀態下,音樂的流動才能被聽見。」
美國知名黑人女高音傑西‧諾曼曾說與威爾森合作是一種「虐待」,威爾森一聽笑說,「一個動作擺太久是吧!」但他認為,與歌劇演員合作並不會比劇場演員合作更辛苦,因為聲樂家沒有既定肢體運用的方式,比較容易塑造。
威爾森說目前他正與作曲家葛拉斯商討一齣新的歌劇作品,主題是與伊斯蘭文化有關,至於他的作品經常被稱作「後現代主義」,他露出一抹微笑,「什麼是後現代主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