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局日前公布「一九九七至二○○七年全民健保器官移植存活率統計」,造成各界不同的解讀。我們同仁無法得知健保局所公布之數據是依照病患是存活或死亡,還是移植器官是否仍具功能來計算存活率之高低,無法正確解讀這份數據,社會大眾又如何探討統計學上的意義與排名的價值?但不妨藉此檢視台灣移植醫學所面臨的一些問題。
移植醫學追求的成績正如同健保局提供的長期存活率,然而腎臟移植手術的病人,假如移植腎產生慢性排斥而失去功能時,這些病人依然可以接受血液透析來治療尿毒症,而不會因為移植手術而立即死亡,所以病人存活率一定比移植腎存活率好。可知腎臟移植的病人存活率與移植腎是不同的意義。個人的實務經驗臆測健保局應該是由資料中得知那些病人在那個醫院有申報接受移植手術、再檢視此移植病人是存活或死亡。因此在肝、心、肺移植的成績是病人存活率與移植器官存活率;而腎臟移植的成績應該是病人存活率,而非移植腎存活率。
其實國內移植手術技與病患追蹤照顧均有世界水準,然政府還無法體認移植醫學在醫療政策重要性,它似乎成為各醫院評鑑時的花瓶,移植醫師須有大愛理念支持下,才能在這種人力不足的環境中奮戰不懈。
據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統計,至今日,等待器官移植者已達六四二一人,但礙於器官捐贈來源缺乏,而每年僅一百餘人捐贈器官;身為台灣人平均要等待三十三年才能換得到器官,與國外三、五年等待時間相比,真是對病人極為不公平的醫療現象。再根據一九九九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分析,美國洗腎病人一年的死亡率十六.一%,換腎病人則為三.八%;洗腎病人的預期生命平均約為十年,而換腎病人的則為二十年。
國人在糖尿病與高血壓影響下,預估每年有六%洗腎人口增加。九十七年尿毒症病人佔二.四三%健保加保人口,門診洗腎費用已達三三○億,佔健保所有費用四四○○億的七.五%。實際上,健保局已統計過,一位尿毒症洗腎病人一年要花六十五萬元,而一位換腎病人術後一年的醫藥費用則為十一萬元。以一位腎臟移植病人九年存活率醫療效益,在台灣至少節省健保三八三萬元。
更重要的是大多數洗腎病人因為身體狀況不易找到工作機會,洗腎又須家人陪伴,這些都是社會人力損失。腎臟移植是唯一能為健保節省大筆醫療費用、紓解健保支出成長壓力、同時可為尿毒症病人帶來真正健康的方式,值得政府投入金錢人力來建置。
但在現實環境中推動腎臟移植遇到很大的困難。身為一個台灣的公民,往往只能默默接受這不合理且荒誕的制度與環境:因器捐來源有限,故鼓勵洗腎,而非移植。
在美國的醫療制度下,基於人道主義的立場,整個醫療團隊在過程中,都傳達了一個清楚的意念:「別灰心,洗腎階段是過渡期。很快地,移植將讓你重生」。根據美國聯邦法律活體器官捐贈,可發生在任何人之間,也就是說不受三等親的限制,朋友、鄰居、甚至是陌生人都可成為捐贈來源。大大提供了活體器官移植之流動率與受贈率。甚至有十多對移植對象因網路串聯,而集體換腎成功的美談,因而彌補原先受贈者因交叉試驗陽性而無法捐贈的遺憾。
面對國人對移植器官的強烈需求,這將是國內倫理、法律與醫界可能要探討的問題。腦死後器官捐贈來源除了宗教觀念不同外,最根本且重要的原因還是制度面。
在美國,決定你往生後是否可器官捐贈的方法既簡單又聰明,就是在你考駕照時就須做出決定,並會在你的駕照執照上註記。所以,在你發生意外死亡後,鑑定單位及可做出最快的判斷,並將器捐以最快的速度,送至最需要的人身上。即使只有三成的人願意器捐,但是以全國擁有駕照人數來作為分母的話,這個方法也大大提高了器捐的人數。期待政府也能建立出以完善的制度面與相關法律規定,以提供一個更充滿希望的移植環境。
(以上內容參考引用 成大醫學院外科教授,台灣移植醫學會理事長 李伯璋專文http://www.coolloud.org.tw/node/38242,對於引用有不同意見或看法,歡迎與我們聯繫反應,我們將會立即處理或與您聯繫。聯絡信箱 editor@funhit.com.tw,樂活營養師感謝您的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