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盛夏,當臺北千萬台冷氣、風扇正賣力轉動的同時,該上哪兒感受絕對自然的清涼?臺北植物園,是個不錯的地方。
沿著和平西路步入植物園大門,1分鐘之內,你將遠離車水馬龍的喧囂,踏入一個深綠、淺綠交織而成的青翠國度。這塊占地約8公頃的自然園區,建於19世紀末,至今有百餘年歷史。由於林業試驗所有計畫地蒐羅國內外樹種植物,現存的植物種類多達約2千種之多,除了提供學術研究,更成為民眾假日休閒的好去處。
昆蟲鳥類 自然舞台搶鋒頭
植物園就像一座自然的舞台,各式動植物在此自由地生活,仔細觀察時就像欣賞一齣最真實的戲碼,讓人覺得興味盎然。走在通往雙子葉植物區的步道上,假日導覽志工金敏指著不遠處的一棵樟樹說:「最近的植物園真是鳥語花香,前2個星期,五色鳥就在那棵樹上忙著築巢呢!」
在城市裡生存,鳥兒尋得適合的築巢地點大不易,植物園就是牠們安身立命的家園。色彩鮮豔的五色鳥、閃著黑藍色光澤羽翼的夜鷺,以及時常在泥土地上啄食蚯蚓的黑冠麻鷺,都是長年寄居植物園的房客。循著鳥兒的足跡漫步林間,賞花看樹也變得更有意思。
順著步道前行,俗稱水茄苳的穗花棋盤腳迎風搖曳,金敏說:「別看它現在含羞帶怯,一到晚上,整個花穗大剌剌敞開,一串一串就像煙火,吸引蛾類傳授花粉。」像水茄苳這種臺灣原生種植物,植物園裡隨處可見,它們可說是臺灣的原住民,和本土的鳥類與昆蟲都有很好的互動關係。
特色園區 植物蔬果大閱兵
植物園依植物的特性分類,規劃成不同特色的區塊,包括多肉植物區、民生植物區等。多肉植物區裡,各式各樣的仙人掌及龍舌蘭科植物,為了適應沙漠原鄉的氣候環境,莖葉演化成可儲水的型態,有的長成毛茸茸的怪手,有的直挺挺如棍子,還有的就像海中的珊瑚礁,在沙地裡匍匐生長,姿態各異,趣味橫生。
園區北側的民生植物區裡,一般常見的蔬果瓜類應有盡有,如釀小米酒用的小米、俗稱美人腿的筊白筍,外加稻米、冬瓜、玉米、大小黃瓜等,就像來到一處熱鬧的菜園;與文學結合的成語植物區及詩經植物區,也別具特色。遊客可以在成語植物區內看到「指桑罵槐」的桑樹與槐樹,以及「南橘北枳」的橘和枳。甚至梅、蘭、竹、菊等中國古典文學中常見的植物,都在這一區裡,隨著四季遞嬗,展現不同的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