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萬華的剝皮寮日前重新開放,不但回到清代的歷史現場,再到周邊體驗傳統茶桌仔店文化、品嘗古早味小吃。
剝皮寮是一個讓人充滿聯想的地名,剝皮,莫非是指滿清十大酷刑之一?唉呀呀,別太緊張,由於艋舺曾是淡水河木材集散中心,一般公認的說法是樹皮啦!不過也有人議論紛紛,加深剝皮寮的神祕感。
有兩百多年歷史的剝皮寮老街,東至昆明街,南面廣州街,西接康定路,是台北市區域最廣、保留最完整的清代街區,能夠保存下來,其實源自一場美麗的意外。
■活生生的時光走廊
日治時代,剝皮寮被劃歸為老松國小預定地,因為限制改建,建築街道不小心被遺留下來,成了活生生的時光走廊,茶桌仔店、公共浴室、道教法壇等傳統行業,活絡在紅磚騎樓之間。
在萬華長大的黃適上回憶童年時代的剝皮寮印象,是放學後到柑仔店買零嘴,或者是在「太陽製本所」一邊吃冰,一邊尋找被丟棄的紙片。太陽製本所可算是台北市最早的裝訂廠之一,《故宮文物》等印刷品早期許多刊物都在此裝訂。
靠近康定路的騎樓下有幾家茶店,對小學時代的黃適上而言,那是心目中的禁區,雖是單純的茶桌仔店,但小時候還是會怕怕,一定要繞路而行。
■老房子變藝文空間
10年前台北市政府以保存再利用為目的徵收剝皮寮,住戶與店家才搬移此地,直到今年8月底重新開放,塵封已久的剝皮寮馬上吸引了電影《艋舺》來開拍,遊客拜訪歷史街區的時候,說不定會遇到鈕承澤在導戲,或者是男主角阮經天、趙又廷正在拍片呢!
即日起至11月1日,台北市文化局舉辦「剝皮寮藝條通-古街文化節」,整個街區開闢成藝文空間,每間老房子展示不同的藝術作品,周末則有表演活動,詳情可上網查詢:www.bopiarts.tw。
更多青彩內容請看中國時報
(以上內容參考引用 中國時報樂活版/記者 王曉鈴http://life.chinatimes.com/2009Cti/Channel/Life/life-article/0,5047,100314+112009091200044,00.html,對於引用有不同意見或看法,歡迎與我們聯繫反應,我們將會立即處理或與您聯繫。聯絡信箱 editor@funhit.com.tw,樂活營養師感謝您的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