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二水單車道跟集集線老火車平行,騎單車在鐵道追風,樂趣無窮。

台北和板橋車站的三鐵共構算什麼?彰化二水早在日據時代就已經三鐵匯集了。由於地處南投山區與彰化平原交接處,從日據時代開始,二水就匯集了縱貫線、集集線與台糖五分車,三鐵匯集來往運輸旅客、甘蔗與稻米,曾是濁水溪流域最繁華的城鎮。

物轉星移,現在的二水少了人潮,卻有獼猴在此據山為王,加上保留下來的精美古厝,多樣果園,還有規畫完善的單車道,來跟火車尬車,就會知道自己腿太短,來跟猴子比賽吃水果,就會知道自己太不靈活。

■八堡圳 灌溉彰化平原
水利是一個城市的開端,要理解彰化二水,就得從「八堡圳」開始。八堡圳是台灣最古老的水利系統,完工於西元1719年,足足比嘉南大圳早了200年。
台灣雨水豐沛,降雨量是全球平均值的3倍,但因河川既短又急,雨水難以蓄集,讓台灣成了易發生水患卻又缺水的國家。
八堡圳的興起,源於當年自鳳山遷居彰化的拔貢生施世榜,眼見彰化空有平原卻未能善盡地利,因此引濁水溪水灌溉,讓當時彰化全境13堡中的8堡因此受惠,從此造就彰化平原的繁華。
這8堡就是今日彰化市、員林、鹿港、北斗、溪湖、二水、永靖、田尾等鄉鎮,水圳總長566公里,灌溉了彰化縣1/2以上的農地面積,我們如今之所以能品味濁水米、大啖葡萄、閒晃田尾花園公路,都得感謝這條八堡圳。

■跑水祭 感念取水不易
二水鼻仔頭休閒農業區中的「林先生廟」,是探訪八堡圳的最佳起點,當年八堡圳完工後,水卻遲遲進不來,最後有位自稱林先生的老翁出面,指導以竹紮壩籠工法製作堰堤後才能順利引水,完工後林先生就突然消失,當地人感念之餘,於是建廟紀念。
林先生廟對面就是八堡圳取水口,彰化平原的富足就由此開始,每年11月間當地會舉辦「跑水祭」,感念當年溪水由閘門引進圳道的艱辛與歡欣,也提醒大家敬水、惜水。
更多精彩內容請看中國時報
(以上內容參考引用 中國時報/記者 陳志東http://life.chinatimes.com/2009Cti/Channel/Life/life-article/0,5047,100314+112009122600061,00.html,對於引用有不同意見或看法,歡迎與我們聯繫反應,我們將會立即處理或與您聯繫。聯絡信箱 editor@funhit.com.tw,樂活營養師感謝您的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