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座國家公園的台江國家公園廿八日舉行管理處揭牌儀式,這是台灣所有的國家公園中,唯一將河海交界的濕地生態系作為保育標的與特色的國家公園。區內有廣大魚塭及紅樹林形成的水上綠色隧道,還有許多前來度冬的珍貴保育鳥類,濱海沙灘更有種類繁多的招潮蟹,豐富的生態與地形景觀是最大賣點。
台南縣市合併升格,剛成立的台江國家公園陸域範圍全部納入未來的大台南市內,形成直轄市涵蓋整個國家公園的特殊景象。
南縣市合併 恰涵蓋整個國家公園
這座國家公園從二○○一年許添財首度競選台南市長時,提出將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列為國家公園的政見開始,歷經八年多次公聽會、現勘、規畫、溝通與開會審查才催生。
儘管台江國家公園的陸域面積不大,但所在地是開啟四百年來台灣近代史的起點,擁有先民移墾歷史、蘊涵台灣歷史獨特的文化資產,更具備國際級溼地的重要生態資源,堪稱具備歷史、自然、產業等特色的國家公園,有助帶動地方觀光發展。
台灣近代史起點 國際級溼地資源
一六六一年鄭成功入台的第一場戰役,即在台江內海開打,不但驅走荷蘭人,創下近代亞洲最早擊退西方殖民者的紀錄,也在台灣建立第一個漢人政權。台江在文化上,依然保存四百多年來台灣的常民生活形態,包括全台灣最早的鹽業、最早的養殖漁業等。
十七世紀稱為台江內海的台南沿海一帶原本是個大潟湖,數百年來因曾文溪改道、堆積作用旺盛,導致陸地浮現及海岸線產生明顯變化,演變成如今的七股潟湖、四草湖、鹽田及魚塭等溼地景觀。
潟湖鹽田紅樹林 黑面琵鷺招潮蟹
台江國家公園陸域有五種分區,包括四處生態保護區、七處特別景觀區、三處古蹟保存區、兩處遊憩區及七處一般管制區。其中,曾文溪口溼地、四草溼地等兩大國際級溼地均位於生態保護區內。每年十月底,大批瀕臨絕種的黑面琵鷺都會從韓國、中國大陸飛抵曾文溪口溼地過冬,隔年三至五月才飛返原棲地。
另外,大眾廟後方的四草生態保護區擁有絕佳的紅樹林自然觀察區。短短不到二百公尺的水道兩岸,茂密的海茄苳、欖李等多種紅樹林,構成一條水上綠色隧道。紅樹林中不時可見各種鳥類棲息,沙地上還有十多種招潮蟹及彈塗魚,招潮蟹數量也是全台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