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建會所屬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從今年八月中旬起,推出「食飽未?莊建緒陶瓷器文物捐贈展」,展出宜蘭民俗文物蒐藏家莊建緒捐贈的陶瓷器及版印金紙等珍貴文物。這是繼四月間「從傳統農夫到科學農夫─陸東原家族文物捐贈展」之後,臺史博再次舉辦捐贈展,表達對捐贈者的感謝。
臺史博館長呂理政表示,臺史博明年十月正式開館後,每年館慶都將舉辦「捐贈者回娘家」活動,而且要舉辦捐贈者展示計畫,一方面彰顯「大家的博物館」的精神,一方面則向捐贈者表達敬意與重視。
莊建緒是宜蘭「寬仁芳」商號香燭店的後人。「寬仁芳」在宜蘭地區經營南北食糧雜貨、糕餅、菸酒、金銀紙及禮燭。自幼在金銀紙、寺廟氛圍濃厚的環境中成長,莊建緒對民俗事務造就了深厚的情感與知識,近三十餘年來,他陸續蒐集包含各式碗盤、陶磁偶、印刷雕版、版印金紙、版印畫等臺灣常民生活器物,並加以系統歸類、研究,成為臺灣重要的民俗文史專家。
「我這把歲數了,讓這些文物有個理想的歸宿也好。」外表看來有些木訥,留著小平頭使他顯得更年輕,但莊建緒說起話來竟有些老氣橫秋。「只要呂館長看得上,我一句話也不會有。」言語間充滿對呂理政的信任。
說起來,臺史博館長呂理政和莊建緒也算是多年老友。民國八十五年,宜蘭縣政府聘莊建緒為蘭陽博物館的籌備委員,後來呂理政出任蘭陽博物館籌備處主任,建立了密切的交情。呂理政出任臺史博館長後,為了表達支持,莊建緒先是捐了約二百件藏品,幾年來陸續捐贈,最後竟達上千件,豐富了臺史博的館藏。
這項特展即以莊建緒捐贈之陶瓷器為主,再搭配臺史博的相關藏品,從常民大眾生活中所熟悉的民生用品,如飲食用具碗盤杯壺、宗教神像、家庭常見的陶瓷玩偶擺飾等,介紹清代至戰後以來臺灣陶瓷器產業的發展,包含陶瓷器紋飾特色、生活應用等,希望觀眾從展覽當中,能夠體會並欣賞這些在日常生活中朝夕相處的陶瓷器,以及其間的情感故事。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剛在今年八月中旬結束的「從傳統農夫到科學農夫─陸東原家族文物捐贈展」,是另一個例子。台南看守所副所長陸東原,把他父親陸季盈生前所寫的長達七十餘年的日記,連同書信、相簿、帳冊、耕種筆記等珍貴家族文物,捐給了臺史博。
臺史博遂連同該館其他相關蒐藏,舉辦這個展覽,把這位接受日本教育的「科學農夫」典型呈現在大家面前。陸季盈的耕種筆記,詳細記載其耕種各種作物的過程及心得;從農藥與施肥的種類、濃度、用量,到植物病蟲害、降雨量及收成的量化紀錄,巨細靡遺。他每天親筆寫日記,我們可以從這常民生活與歷史事件的第一手記錄,看到臺灣歷史的縮影與時代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