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立美術館將於十一月廿七日起舉辦「永遠的他鄉 高更」特展,展出八十六件作品,其中包括高更的油畫、版畫、雕刻、陶藝共五十八件,以及受高更啟發的阿凡橋派、那比派藝術家作品共廿八件,呈現高更的創作脈絡與影響。
「永遠的他鄉 高更」是台灣首度舉辦的高更個展,作品來自歐洲、日本、美國等十多家美術館及基金會。北美館展覽組組長吳昭瑩表示,由於高更作品不多且非常熱門,因此策展過程相當不易。
高更自稱野蠻人,在他奇裝異服的野蠻裝束下,住著不折不扣的現代藝術靈魂。畢卡索曾讚嘆他作品中爆發的野性精力,野獸派畫家馬諦斯則欣賞他筆觸下的濃厚色彩與明亮光線。除了油畫之外,高更也投入雕塑、陶藝等工藝創作。
高更一八四八年生於法國巴黎,母親是西班牙裔秘魯貴族後代,他的童年曾在秘魯度過。年少時他曾當過水手雲遊四海,返回巴黎後在證券交易所擔任股票經紀人,一八八二年才辭職專職創作。
在創作生涯中,高更心中始終感到原始的呼喚,他也是同代畫家對這份追求實行最徹底的人。早期他受印象派影響,之後一步步拋棄文明,走往原始蠻荒,從布列塔尼的小漁村、到大溪地,晚年更自我放逐於大洋洲島嶼,一九○三年逝世在此安息。
這次展覽中即將展出的《三個大溪地人》,便展現了高更對當地風土民情的觀察描摹。他以簡樸優雅的表現形式,融合鮮黃亮眼的背景色彩,畫中「年輕男子與兩個貌美女性」的圖像,則被視為呼應海克力斯面對象徵道德、邪惡兩個女子的神話典故,也翻新了西方藝術的寓言呈現。
早期代表作如《馬丁尼克風景》,他以繽紛色彩呈現這座有「西印度群島的珍珠」之稱的島。之後的《阿爾風景》則是他受梵谷之邀到南法小鎮阿爾作客所繪,畫中強調裝飾性的構圖與色彩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