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繡線刺繡不稀奇,古人還用人類頭髮來當繡線!來自蘇州的髮繡工藝家周瑩華,來台展出六十一幅髮繡藝術,其中一幅以清代宮廷畫家徐揚的風俗畫巨作《姑蘇繁華圖》為藍本,周瑩華率領十位繡娘、耗時三年完成這幅長達十四公尺的髮繡,堪稱史上最長的髮繡藝術。現場觀眾驚嘆:「真的是用一根一根頭髮繡出來的耶!」
周瑩華表示,髮繡是蘇州特有的刺繡藝術,最早可追溯至唐代,信女以髮繡來表示對佛的敬意。「我們常提到《孝經》開宗明義的這句話,『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毀傷了頭髮就表示不孝,因此髮繡更有『捨身敬佛』的重大意義。」
周瑩華帶來的六十一幅作品目前在於佛光緣美術館「千縷絲情:周瑩華髮繡藝術交流特展」展出。周瑩華表示,髮繡用的頭髮都是不曾經過染燙過的健康頭髮,這樣才會自然不褪色。「染燙後髮質易脆。目前使用的多是是卅歲以下的女性頭髮,一縷約卅至四十公分長,年紀大的頭髮容易分岔斷裂。」
頭髮拿來當成繡線前,必須先去除裡頭的蛋白質,再經過軟化、防腐,才能作為繡線。過去髮繡大多是黑色線條,「現在可以從外國人、邊疆少數民族取得不同顏色的頭髮,或是透過植物性染料,有黃、紅、綠等不同顏色的髮絲。」
髮繡工序繁複、技法艱難,歷史上留下的髮繡作品不多,清代中期就瀕臨失傳。周瑩華生長在刺繡世家,父親高伯瑜是蘇州刺繡界名人,是蘇州刺繡研究所創辦人之一。周瑩華從小也把刺繡當興趣,後來有感於這項技藝會滅絕,卅多歲後投入髮繡創作推廣。
過去的髮繡作品形式簡單,以佛像題材為主,周瑩華突破傳統,以中國名畫為藍本,如這次展出可以見到取自清代徐揚的《姑蘇繁華圖》、清代郎世寧的《百駿圖》、宋代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傳宋代李公麟的《維摩演教圖》等。
其中最壯觀的《姑蘇繁華圖》,長十四公尺、寬卅五公分,圖中共一萬兩千個人物、四百艘舟筏、五十多座橋墩。《姑蘇繁華圖》是乾隆時期宮廷畫家徐揚的作品,徐揚是蘇州人,他以寫實手法描繪當時蘇州經濟文化繁榮景象,畫卷自蘇州靈岩山起,一直畫到姑蘇郡城間的秀麗山川與市井小民。這幅畫現為遼寧省博物館珍藏的一級文物,二○○六年這幅畫到貝聿銘設計的蘇州博物館展出,周瑩華因此興起以這幅畫為創作源頭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