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台灣月」成了台灣文化在香港的展示櫥窗,今年已經邁入第五年,壓軸節目是原住民音樂劇場《很久沒有敬我了你》以及網羅台灣民歌的《重返民歌之夜》。
主辦單位光華新聞文化中心是新聞局在香港設立的非官方機構,今年四月,羅智成從前任主任平路手中接下棒子,一連兩屆的主任都是知名作家。到香港八個月以來,羅智成以作家的靈敏嗅覺觀察香港社會,「台灣是一個水平的社會,價值多元,人情友善,香港則是一個垂直的世界,生活緊張,具有表明身份的壓力。」他赫然發現,「香港的LV、Prada似乎比7-11還要多。」
今年「台灣月」的策畫,為突顯台灣多元,羅智成邀請今年二月在兩廳院國家藝術節首演的台灣原住民音樂劇場《很久沒有敬我了你》赴港,演員陣容包括歌手紀曉君、陳建年等,全來自台灣最會唱歌的台東縣「南王部落」。
羅智成說,他之前沒看過《很久沒有敬我了你》現場,影帶倒是看了五次,也哭了五次。「他們唱著原住民歌曲,感覺多麼莊嚴,在香港上下分野的社會,我想讓他們體會,在漢族為本位的台灣社會能容納其他族群的聲音。」
另外,藉由《重返民歌之夜》,他想傳達,「卅年前的校園民歌是有趣的現場,是一場由知識份子引領大眾文化的風潮。」
另外,熱賣的台灣電影《父後七日》、《艋舺》等也因「台灣月」到香港。「過去台灣電影,港人覺得比較深澀。《海角七號》之後逐漸改變形象。」
從今年七月起,羅智成在光華新聞文化中心,推出「台灣式的言談」系列,每個月邀請一到二位的名嘴座談,曾邀請陳文茜、王文華、詹宏志、王偉忠等人,容納兩百多人的空間總是爆滿,羅智成以劉克襄的場次為例,「當他暢談香港的野生蔬果,港人聽得可入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