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捷運到公館出站,便是車水馬龍公館商圈,沿著山路走10分鐘後,悠然進入靜謐的山村,另一個世界,這裡是寶藏巖,有人以小九份稱之,有人形容像是香港調景嶺,美國《紐約時報》譽為台北最具特色的景觀之一。今年底以「寶藏巖國際藝術村」的身分重新開放。
目前台北市有三個藝術村,寶藏巖是台灣第一次以文化地景作聚落式保存,駐村藝術家住在老屋裡,也利用廢墟或舊建築作創作,最可貴的是,幾戶老居民還住在這裡,成為活生生的歷史文化空間。
穿梭山村 探藝術空間
寶藏巖國際藝術村經理蔡菁芳表示,遊客以登記方式入村,是希望別湧入太多遊客,非假日一天60人左右就很好,保持山村幽靜的居住空間,才不會打攪住民生活。
入口處彩繪牆面,畫的是住民的真實人物側影,遊客穿梭巷弄,造訪錯落其中的公共藝術,也許會與牆上的主角相遇,記得打聲招呼,也聽聽阿公阿嬤說故事。
村落有戶人家白牆漆著「家庭電影院」,是寶藏巖最大間的房子,也是李月娥的家,平日在水源市場「NO.11Coffee」賣咖啡,常有客人找她聊寶藏巖,周末假日回老家,偶爾也賣起香噴噴的咖啡與手工巧克力。寶藏巖最早只有6戶人家,李家是其一。
獨特聚落 電影常取景
日治時代,寶藏巖是軍事重地,李月娥的兒時回憶,就是在日本人留下來的壕溝玩耍,當時也不以為意。國民政府來台後,寶藏巖又變成軍事據點,別人不准進出,只有這6戶大人小孩有通行證,「那時覺得很安全,有寶藏巖寺的觀音媽保佑,又有阿兵哥保護。」
60年代,守軍撤離,許多外省老兵進駐搭建房舍,使得寶藏巖出現層層疊疊的山城風貌,獨特聚落風貌常被看上,侯孝賢《無言的山丘》、電視版《汪洋中的一條船》,都曾來取景。
歷史斷面 夜晚燈光秀
寶藏巖在午后陽光下,顯得好溫暖,85歲的鄰長阿嬤陳寶環,也推著輪椅出門曬冬陽,阿嬤當鄰長約20年了,她說很懷念從前100多戶熱鬧的場景,外省鄰居常邀她去吃飯,雖然大餅、臘肉吃不慣,但大家感情融洽,很有人情味。現在只要寶藏巖舉辦活動,愛熱鬧的阿嬤還是會要媳婦準備些炒米粉。
夜晚6點,「歷史斷面」老屋牆身打上燈光,遊客影子竟成了舞台一部分。欣賞過後,走出寶藏巖回到公館,鑽進人來車往的喧鬧,頓時有種從世外桃源返回人間的感覺。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中國時報
(以上內容參考引用 中國時報/王曉鈴 http://life.chinatimes.com/2009Cti/Channel/Life/life-article/0,5047,100314+112010121800072,00.html,對於引用有不同意見或看法,歡迎與我們聯繫反應,我們將會立即處理或與您聯繫。聯絡信箱 editor@funhit.com.tw,樂活營養師感謝您的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