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女士的丈夫曾以為鬼附身,還被騙走1500萬元,一切只因不知道丈夫早發失智症,她以慘痛遭遇呼籲民眾了解失智症,及早因應。
台灣失智症協會今天舉行學術研討會,劉女士在會中分享自身經歷,她表示丈夫8年前罹患失智症,當時才54歲,一開始症狀是喃喃自語,出現幻覺、幻聽,自以為通靈,後來行為愈來愈怪異,大便在褲子裡,還拿美工刀自殘。
劉女士說,她曾請牧師、找乩童、做法會為丈夫驅魔趕鬼,丈夫的症狀愈來愈嚴重,居然把房子設定抵押貸款1500萬元,貸款和積蓄又全部被詐騙集團騙光,畢生積蓄幾乎不保。
劉女士直到民國101年才確定丈夫罹患早發性失智症,在此之前,她不了解失智症,不清楚患者的個性、行為會發生驟變,而且丈夫看過13科醫師、1000多次門診、拿過上萬顆藥物,卻遲遲沒有確診失智症。
歷經丈夫失智前後的變化、四處求診的困頓、財產的重大損失,劉女士說,每個人都會老、都可能會失智,政府應加強宣導,讓民眾對失智症的了解,就像「飯前洗手、飯後漱口」一樣普遍,從知識變成常識,才能保護自己與家人的安全。
失智症家庭就在你我身邊,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邱銘章說,隨著高齡海嘯來襲 ,失智人口有增無減,最近衛生福利部委託協會完成調查發現,65至69歲年齡層的失智率1.5%,70至74歲是1.7%,75至79歲為4%,隨年齡而增加。
台灣失智症協會估計,台灣現有失智人口超過19萬人,每100人就有6人罹患輕度以上失智症,65歲以上每100人就有5人罹患失智症。隨著人口加速老化,預估105年到135年,每年平均每年新增1萬7400個失智症患者。
協會表示,失智症若能早期發現、早期介入,配合藥物及非藥物療法,以及社會支持服務,不但可改善患者功能、減輕家屬照顧壓力,更能降低減少未來因病支出龐大社會成本。國人可以實踐「三動」為出發點:多動腦、多運動、多社交活動,以降低失智風險。
衛生福利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司長鄧素文表示,日前公布「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建構社區及醫療網路,整合民間及政府資源與國際合作,以後不但要加強認知宣導,預防和早期發現的重要性也將一起納入推動。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中央社
(以上內容參考引用 中央社/記者 陳清芳 http://www.cna.com.tw/News/aHEL/201309070215-1.aspx,對於引用有不同意見或看法,歡迎與我們聯繫反應,我們將會立即處理或與您聯繫。聯絡信箱 editor@funhit.com.tw,樂活營養師感謝您的指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