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豆含有豐富蛋白質且能促進消化排便,不過,有些人吃豆類食物會脹氣,營養師建議,可透過烹調技巧改善。
彰基營養部主任蔡玲貞表示,黃豆的好處多多,因為黃豆除了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還含有卵磷脂,有助於體脂肪代謝,植物固醇可在消化道中阻礙膽固醇的吸收,其中的膳食纖維,可促進消化及排便。
為什麼有人吃豆易脹氣?蔡玲貞指出,黃豆含有一種多醣類,若缺少分解豆類多醣類的酵素,容易產生氣體出現飽脹感;但黃豆經過浸泡,磨漿加熱製成豆腐,就不易造成消化不良問題。
她建議,如果容易脹氣,可以慢慢增加豆類的進食次數和分量,一次不要吃太多身體才會逐漸適應。
蔡玲貞也提供黃豆減少產氣的烹煮秘訣,方法是:先把黃豆洗淨泡沸騰的水,水淹過黃豆,浸泡4小時以上,將水倒掉,換新鮮的水烹煮。因為熱破壞會使導致產氣的黃豆多醣類溶解出來,這種方法也適用其他豆類。
蔡玲貞說,有些地方製造豆腐會添加鹽鹵,當作凝固劑用。蒸發濃縮後的海水稱為鹽鹵,略有苦味,但鹽鹵內含有豐富的鈣、鉀、鈉、鎂、礦物質,不喜歡苦味的人,可以選較軟嫩的豆腐。
至於如何吃豆腐?蔡玲貞表示,豆腐質地軟嫩,容易消化,適合牙齒不好的老年人食用。重點是吃的量不宜太多,建議一天1~2分(10 0公克~200公克),吃素的人可再增加1分。
她建議,豆腐總量要和其他蛋白質食物一起計算。一天總量建議是 5分蛋白質,可以攝取低脂牛奶1杯,其他4分蛋白質食物,包括蛋1個、肉1兩、魚1兩、豆腐1塊(100公克)。若每天食用100~150公克的豆腐,再喝一杯240cc的豆漿,就可以攝取到30~50毫克的異黃酮素,達到人體需要的保護量。
不過,豆腐容易腐敗,建議購買後盡快吃完,如果無法馬上吃完,建議以熱水煮過,浸泡冷水存放冰箱,但最好別放超過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