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潰瘍是一種具有反覆發作特性的慢性消化道疾病,其侵犯部位以胃和十二指腸為主。潰瘍的形成和發展與胃酸及消化蛋白繪腔釬蚚衄關;其病因為慢性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胃酸過度分泌狀態、非類固醇性止痛藥的使用有關。但飲食、抽煙、藥物、精神壓力、遺傳及環境因素等亦扮演著相當重要的影響。大多數本病表現常為反覆週期性的上腹部慢性疼痛為特點,或伴有反胃、嘔酸、噯氣、 噁心等相關症狀。少數病人其疼痛現象不明顯,但也有出現嚴重併發症如出血、 壁穿蝕、穿孔或阻塞等危及生命。
中醫認為本病依據臨床表現,當屬中醫「胃脘痛」症的範疇。仔細觀察病人症狀的表現,利用中醫辨證論治的理論,一般將本病的治療分為下列數型:
1.肝鬱氣滯型:病人症狀以上腹部疼痛脹悶為主。此乃由於肝鬱氣滯,肝氣犯胃, 胃失和降所致。治療當以疏肝和胃;理氣止痛為方向。選用中藥方劑如逍遙散、 金鈴子散加減。
2.鬱熱型:病人出現上腹部疼痛,併有燒灼感、嘈雜吞酸、口苦而乾。此乃因肝鬱化熱,或飲食失調產生脾胃鬱熱。治療當以養陰清肝;和胃泄熱為原則。可用中藥方劑如一貫煎或左金丸加減。
3.脾胃虛寒型:這類病人其上腹部疼痛不甚劇烈,痛時喜按,熱食或熱敷會減少痛苦,飢餓時疼痛易發作,得食減輕,受涼或勞累時容易發作。病人的面色萎黃, 四肢欠溫,倦怠乏力,同時伴有經常性腹瀉。此症治療當以溫中散寒;健脾和胃為方向,可用黃耆建中湯加味。
4.血瘀型:其特點為固定部位的嚴重持久性上腹部疼痛,劇烈疼痛可痛澈胸背, 肢冷汗出,或見反覆吐血、黑便。此乃因本病長期反覆發作,久病入絡所致。當以活血化瘀為治療方向,用膈下逐瘀湯加減。
5.痰飲內停型:病人上腹部疼痛以食後為甚,伴有胸腹脹悶,嘔吐宿食頻作,甚至腹中水聲明顯。此為脾胃陽氣不足,水穀不能轉輸,而停食不化或聚為痰飲。 治療當以溫中化飲;健脾利濕為主,可用苓桂朮甘湯加減。
消化性潰瘍是一種慢性的消化道疾病,為減少其發作,平時應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規律進食,避免過飽、過餓、過冷、過熱和其它刺激性食物。在發作期除飲食上注意外,並應規律服用藥物,以達最佳治療效果。
(以上內容參考引用 振興醫院 蕭恆毅 醫師專文 http://www.chgh.org.tw/新聞/63-消化性潰瘍中醫治療.htm,對於引用有不同意見或看法,歡迎與我們聯繫反應,我們將會立即處理或與您聯繫。聯絡信箱 editor@funhit.com.tw,樂活營養師感謝您的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