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太陽雖然不灼人了,但風大、乾燥、濕度低、燥氣,一不小心肺、大腸、皮膚就會出現問題,產生所謂的「秋燥症」,如皮膚乾燥、手腳龜裂、口乾舌燥、喉嚨乾、乾咳、便秘等。
一、預防、改善這些問題,可從飲食中著手
1. 多吃蔬菜水果:秋季人體的汗液蒸發快,皮膚容易乾燥,還會從汗液中流失一部分水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等,可藉由吃新鮮蔬果補充體內流失的維生素,建議每天至少食用蔬菜3份,水果2份。
2. 可吃含有維他命A的食物:如南瓜、地瓜及秋天盛產的柿子,對於黏膜及皮膚有很好的保護作用;南瓜、地瓜屬五穀根莖類,澱粉含量較高,糖尿病患者若有食用要記得減少三餐主食的量。
3. 增加水分的攝取:秋天氣候乾燥,人體的水分流失不少於夏天,但秋天多半不會感覺口渴,反而會讓人忽視了補充水分。一般建議每公斤體重至少要30~35c.c.的水份,可以觀察自己小便的顏色,如果小便偏黃、顏色變深、變濁,通常表示水分攝取不足,千萬別等到口渴才去喝水,多喝水不僅可以滋潤乾燥的呼吸道,還可以增加皮膚的保水度。
二、從中醫的觀點,可在平日的飲食中選用滋陰潤燥、生津養肺的季節食物,例如:木耳、白木耳、蓮藕、水梨、芝麻等;在顏色上,秋天吃白色食物較好,如山藥、白蘿蔔等;秋天屬肺,適量吃一點辛辣,可以刺激肺,補充肺能量;雖然上述這些都是好東西,但須注意任何東西都是適量就好,過量傷身,切勿因為是好東西就大量攝取。
三、秋末準備進入冬天時,有時晚上氣溫較低,常常會去吃麻油雞、薑母鴨補身,但可能會出現嘴破、長痘痘等上火症狀,建議在天氣未完全變冷前,以蔬菜中較平性偏溫的食材如蔥、洋蔥、胡蘿蔔、薑來調養身體,待入冬時再針對個人狀況選擇大補法,較不會有進補不成反傷身的疑慮。
不管天氣如何變化,只要作息正常、營養均衡加上適量的運動,且隨時保持愉快的心情,透過秋天的膳食補充與日常生活保健活動,調養好自己的身體健康,迎接冬天的來臨!
(以上內容參考引用 中壢天晟醫院/溫少慈 營養師 專文 http://www.tcmg.com.tw/paper/paper-1001103.htm,對於引用有不同意見或看法,歡迎與我們聯繫反應,我們將會立即處理或與您聯繫。聯絡信箱 editor@funhit.com.tw,樂活營養師感謝您的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