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熱的夏天,不少人會選擇享受戶外運動的快感,尤其是騎腳踏車或跑步,除了流流汗還可以保持健美體態。不過骨科醫師提醒,每年到了夏天,門診因為運動傷害前來就診的患者增加許多,運動雖然有助身體健康,還是要避免運動傷害。
台北中山醫院院長暨骨科吳濬哲醫師表示,周休二日實施後,許多民眾相當熱衷運動,卻因運動不當或過量而造成身體出現運動傷害,原因除了運動前缺乏暖身及使用器材和護具的方法不正確,運動用力過度、運動時間過長,也是導致運動傷害頻傳的關鍵。
根據門診統計顯示,患者最容易受到運動傷害的部位是肌肉和韌帶,如果運動過量而不是漸進式的運動量,或熱身時間不夠,都非常容易導致肌肉、韌帶的運動傷害。
一般來說,肌肉的運動傷害主要發生在下肢部位,包括大腿和小腿,運動傷害也會因運動形式而不同,其中短跑或瞬間必須發揮爆發力的運動容易導致大腿肌肉拉傷;至於長跑或耐久力的運動,用力部位多在小腿和足部,小腿部位的腓腸肌最容易拉傷。
另外,跟骨腱也是跑步時極易出現拉傷的部位。因為,從事跑步運動時,大都是前腳掌先著地、接著才是後腳掌,這樣一前、一後的過程中,也正是跟骨腱在做伸、縮運動,頻率太快或是太過於疲勞,也容易造成跟骨腱的傷害。
防止運動傷害最根本的方法還是熱身,吳濬哲醫師提醒,運動傷害可能隨時在運動過程中發生,熱身的目的是讓肌肉鬆弛、血液循環,使人的身體能夠從平靜狀態,順利轉化成運動狀態。
尤其像在清晨起床後、寒冷的冬天沒有足夠的熱身,而冒然從事運動,很容易導致運動傷害,相同情形,年紀大的人因身體僵硬、循環慢,比年輕人更容易造成運動傷害,所以年紀大的人從事運動前,必須花費更多熱身的時間。
為什麼熱身很重要?吳濬哲以橡皮筋收縮原理解釋,假設橡皮筋最多可以拉長10公分,硬拉到11公分,就會斷裂,而肌肉的伸縮和彈性就如同橡皮筋,但肌肉經過熱身後,伸縮度和彈性相對變大,可以從10公分變成12公分,原來11公分會導致斷裂的力量,經過有效熱身後,就不會發生斷裂,也不易產生運動傷害。
台大骨科醫師蔡文基則指出,不適當或過量的運動也會傷害關節,例如:在沒有暖身的情況下就跑步,或從事踢足球、登山、打籃球等激烈運動,都容易造成膝關節的負擔。
他建議,多做伸展關節、增加柔軟度與肌肉力量的運動,例如:游泳(避免自由式和蝶式)、騎腳踏車、做柔軟操、做瑜伽(避免蹲、跪的動作),或是慢走,可以鍛鍊肌肉,保護關節;平時在家也可以做一些簡單的復健運動。
醫師強調,運動前一定要暖身,運動後也要記得做緩和的動作,讓肌肉和關節獲得休息。合宜、適當的運動不僅可以有效改善關節周圍肌肉、肌腱的柔軟度,還能夠加強肢體平衡與協調能力,最重要的是心肺功能也會增強。
(以上內容參考引用 中國時報/張翠芬 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100302/112011071700053.html,對於引用有不同意見或看法,歡迎與我們聯繫反應,我們將會立即處理或與您聯繫。聯絡信箱 editor@funhit.com.tw,樂活營養師感謝您的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