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更年期醫學會理事長、基隆長庚醫院婦產科主任陳芳萍指出,預防醫學應從小累積骨本,30歲前身體骨骼內有兩種細胞,「造骨細胞」的活性大於「蝕骨細胞」,身體不斷累積生成健康堅固的骨骼,前者負責製造新骨,後者負責移除、吸收老舊或受傷的骨頭。
正常人約30歲時,若有足夠的營養與活動且無其他危險因子,兩種細胞活性將能達到平衡,骨密度便趨於恆定。更年期後因女性雌激素下降,導致「蝕骨細胞」活性大於「造骨細胞」,造成每年婦女骨質流失的速度更可能達到2%至3%。
骨鬆多是遺傳、荷爾蒙、年齡、活動力及營養等因素交互影響的結果。台灣男性因不愛運動,更年期後罹患骨鬆比例全世界最高,陳芳萍建議,年輕時多累積鈣質,增加「骨本」,且避免骨質流失。
至於防治骨鬆的運動包括:負重運動,如舉重。可增強肌力,骨密度及促進關節柔軟度;慢跑、騎腳踏車、散步、爬樓梯等,增加平衡感和靈活度;其他戶外運動,經由陽光照射自動合成維生素D,有助於人體鈣質吸收。
運動量若不足,會使骨質流失較快,不過,選擇運動時,需考慮自身的體能與喜好,才能持之以恆,且要視個人身體狀況調節,以免發生運動傷害。
(以上內容參考引用 中國時報/李盛雯,對於引用有不同意見或看法,歡迎與我們聯繫反應,我們將會立即處理或與您聯繫。聯絡信箱 editor@funhit.com.tw,樂活營養師感謝您的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