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老太太今年85歲,為糖尿病及高血壓患者,此次因雙膝骨關節炎住院接受人工關節置換手術,術後病人出現大量血便,血紅素明顯下降,緊急接受大腸鏡檢查,但大量血塊干擾,無法正確定位出血點,因此安排非入侵性核子醫學鎝99m標幟紅血球腸胃道造影。在初期動態相攝影中即出現降結腸下1/3處,有明顯放射活性聚積,並隨時間變化於三十分鐘後,有更多溢出性放射藥物標幟紅血球堆積在降結腸處。因此診斷為急性下腸胃道大量出血,由於內科治療無法控制出血,即安排緊急外科止血處理。
腸胃道出血依解剖位置,可分為上腸胃道及下腸胃道出血,上腸胃道出血原因包括十二指腸潰瘍、胃糜爛、胃潰瘍……等,通常可用內視鏡診斷,診斷率可達90%以上。下腸胃道出血原因,則含蓋腸胃道黏膜血管異常、憩室、惡性腫瘤及息肉,多發生於大腸。約85%的急性腸胃道出血,可藉由保守性治療止血,但其餘15%病人則屬高危險群必須緊急處理。
利用放射藥物標幟紅血球,診斷腸胃道出血,已有二十年歷史,然而此種檢查方法,並不為大眾熟識。診斷急性腸胃道出血,目的是將出血點定位,並且評估出血量,不過多數腸胃道出血為間歇性特性,因此侵入性內視鏡及血管造影,通常在檢查當時無法有效偵測出血點,而非侵入性鎝—99m標幟紅血球腸胃道造影,因為具有較靈敏偵測出血量的能力,並且可連續造影,此一特性是其他檢查方法所不具有的。雖然如此鎝—99m標幟紅血球腸胃道造影仍不能完全取代其他侵入性檢查方法,因此臨床上對急性腸胃道出血診斷,最重要的是選擇最適當的診斷方法。
核子醫學對急性腸胃道出血診斷放射藥物,除以鎝—99m標幟紅血球外,尚有鎝—99m標幟硫化膠體(sulfur colloid)及過鎝酸(Tc99m04-),其中鎝—99m標幟紅血球因為可連續造影,在臨床上使用最廣。鎝—99m標幟硫化膠體可偵測0.1ml/min出血量而對出血偵測量最靈敏,過鎝酸則特別用於診斷,具異位性胃黏膜的梅克耳憩室
急性腸胃道出血在住院病人中相當常見,如何運用方便且有效的診斷工具,偵測高危險群病人是很重要,而鎝m標幟紅血球腸胃道造影,對急性腸胃出血診斷不啻為一重要診斷利器。
(以上內容參考引用 高醫醫訊第十七卷第十一期 陳毓雯醫師 專文 http://www.kmu.edu.tw/~kmcj/data/8704/3565.htm,對於引用有不同意見或看法,歡迎與我們聯繫反應,我們將會立即處理或與您聯繫。聯絡信箱 editor@funhit.com.tw,樂活營養師感謝您的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