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人體生病,乃是外在環境及內在體質互動的不良所導致,外在環境的致病因子,中醫將之稱為邪氣。前人經由長期觀察環境季候轉換對人體的影響,而提出人體生存的外在環境中有六種致病因子?稱之為「六邪」。
六邪分別為:風、寒、暑 、濕、燥、火,這六種致病邪氣更可乘季節氣候變動的過程中,趁機侵犯人體導致生病,其中夏天因為又熱又濕,所以就為暑邪及濕邪趁機作亂的時機。何為暑邪?炎夏天氣酷熱,這一種氣候稱為暑氣。人體因為無法適應在這種高溫的情形下所導致的不舒服 ,就是所謂的暑邪致病。
暑病在臨床上可以有廣泛的範圍,例如部份民眾在夏天中因經常出入大太陽底下,而出現頭痛、發熱、口渴、汗多、身倦的現象,這就是所謂「傷暑」。傷暑病人除多補充水分及鹽分的流失外 ,中醫常用清熱解暑的方藥,如白虎湯、竹葉、西瓜翠衣、六一散、黃連等,甚或配合沙參、麥冬、石斛等益氣生津。
何為濕邪?濕是空氣中含有水分過多、濕度太高的現象,因為這種濕氣重所引發的不適現象,就是濕邪致病 。人們在夏月黃梅季節,因環境潮濕的影響而導致的濕邪致病,稱為「外濕」。外濕由肌表侵入,以身體困倦、寒熱自汗、關節疼痛或肢體浮腫 表現。其治療以芳香化濕、苦溫燥濕為主,藥用如藿香、佩蘭、蒼朮 、厚朴、半夏或用藿朴夏苓湯加減治療本病。
另外,因為天熱貪涼飲冰水 、多吃生冷瓜果或飲酒嗜茶、也影響脾胃運化功能,以致內生濕邪,稱為 「裡濕」。裡濕表現以胸悶、嘔逆、脘腹脹悶、大便軟瀉等與腸胃有關症狀為主。其治療以燥濕清熱、辛開苦泄為原則,常以藿香、蒼朮、厚朴、半夏與黃芩、黃連、山梔等藥物配合治療。
此外暑邪尚可與濕邪相結合,稱為「暑濕」,其表現為長期低熱、四肢困倦、食慾不振、胸悶、噁心嘔吐 、腹瀉不暢、小便色深。暑濕的治療當以清暑化濕為主,常以藿香、佩蘭 、青蒿、六一散、厚朴、茯苓、半夏 與黃連、黃芩、或香薷配合治療。
(以上內容參考引用 振興醫院 蕭恆毅 醫師專文 http://www.chgh.org.tw/新聞/52-消暑去濕.htm,對於引用有不同意見或看法,歡迎與我們聯繫反應,我們將會立即處理或與您聯繫。聯絡信箱 editor@funhit.com.tw,樂活營養師感謝您的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