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科門診中常有一些患者因為慢性上腹部症狀而求診,如上腹不適、疼痛、食慾不振、吃一點就飽、噯氣、噁心、嘔吐、吐酸水、燒心、胃灼熱感、胃脹氣等,若這些症狀陸續發生長達三個月,經檢查未發現如膽結石、胃癌等嚴重疾病,就可稱為功能性消化不良症。
台灣地區15歲以上的人約每4人中就有1人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毛病,其中又以女性多於男性,約佔6成,特別是年齡略輕、體重略輕者為多。這些病患通常有各種外來的生活壓力,有些是比較神經質,有焦慮或憂鬱的性格。
西醫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症主要以調整腸胃道蠕動的藥物為主,有時會再配合精神鎮靜劑。中醫則將消化道平滑肌運動失調的毛病歸入「氣滯」的範疇。例如咽喉異物感、吞嚥困難、食慾不振、腹脹等是腸胃道蠕動不順暢而產生停滯的現象,稱為「胃氣滯」;如果有噯氣、吞酸、噁心嘔吐的症狀,則腸胃蠕動不但不順暢而且有逆蠕動,稱為「胃氣逆」。
此外,中醫將人的情緒、精神功能歸屬於肝,例如鬱悶、煩躁等症狀就屬於肝氣鬱結,當它進一步影響胃腸蠕動時,就稱為肝氣犯胃或肝胃不和。像加味逍遙散、柴胡疏肝散、四逆散等,都是疏肝和胃常用的方子,只要加減得宜,不但可改善腸胃道症狀,還有緩和情緒緊張的功效。
晚餐吃太好 易引發心血管疾病
很多人白天精神緊繃,晚上才有時間飽餐一頓,是典型的「早餐吃得少,中午吃不好,晚餐酒飯飽」的現代大忙人。但晚餐如果吃得太油膩,血脂突然升高,加上睡覺後血液流速變緩,容易沈積在血管壁上,久了將造成動脈硬化,引發冠心病、高血壓。
晚餐酒足飯飽,血糖和血中氨基酸、脂肪酸濃度也會增高,加上晚上活動少,熱量消耗低,多餘的能量在胰島素的作用下合成大量脂肪,使人逐漸發胖,從而加重心臟負擔,促使衰老加快。而且,有一部分蛋白質不能消化,積留在腸胃中,受到厭氧菌的作用,將產生一些有毒物質,一方面直接刺激腸壁,另一方面毒素進入血液,有損於肝、腎、腦的功能。
貪食傷智 七分飽就好
除了晚餐不能吃太好,每餐飲食也該只求七分飽,因為吃得過飽,會使腸胃負擔加重,分泌的消化液供不應求,胃腸得不到適當的休息,以致消化功能逐漸下降。而且,餐餐飽食,血液常常集中在胃,將使心臟、大腦等重要器官相對缺血,導致「貪食傷智」使得精神困倦、工作效率降低,更不利於冠心病、膽石症、血壓不穩定的患者。
總之,規律的生活、良好的飲食習慣、輕鬆的心情及適當的運動都是治療消化功能障礙的必備良藥。
(以上內容參考引用 中國時報 醫藥保健 E2版 葉慧昌 醫師專文,對於引用有不同意見或看法,歡迎與我們聯繫反應,我們將會立即處理或與您聯繫。聯絡信箱 editor@funhit.com.tw,樂活營養師感謝您的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