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道逆流的疾病在於食道與胃連接的括約肌功能失調、或幽門括約肌的關閉功能不全,胃和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入食道產生對食道黏膜的傷害。胃灼熱、泛酸是典型的症狀,更嚴重者可出現食道黏膜糜爛而出血的情形。
胃食道逆流症狀
1.胸骨後灼熱感多在飯後一小時左右發生,由於彎腰、咳嗽、懷孕、腹水、用力排便等情形,均能誘發或加重燒心的症狀。有時進食過程或飲用茶、酒、咖啡等亦容易誘發。
2.胸骨後或心窩部疼痛可放射至後背、胸部、甚至耳後,如同心絞痛或胸痛等,故要特別去區別。
3.反流至口咽部於餐後,軀幹前屈或夜間臥床睡覺時,有酸性液體或食物從胃、食管反流到咽部或口腔。若吸入氣管易引發久咳或哮喘。
4.在食道下端長期發炎的情形下,逐漸產生纖維化,導致食道狹窄,引起吞嚥困難等情形甚至是嘔吐。
5.若一旦食道糜爛後血管破裂,產生出血的情形,吞吐酸會帶有血腥味。
胃食道逆流中醫觀點
胃食道逆流屬於中醫「噎嗝」、「胸痛」、「吐酸」等病症範疇。中醫觀點是由於食道屬胃的消化系統,胃腸本身具消化、轉運與水分潤澤功能,正常在胃中的食物經由胃的調降功能,應進入小腸進一步消化,若失去正常調節功能,胃中的內容物則會產生逆流現象。在中醫理論中肝的作用類似自律神經功能,所以影響到肝、胃,都會產生胃食道逆流情形:
1.平常在壓力大、精神緊張的情形下,氣血不易暢通,導致胃的消化功能減弱,肝的調節功能失序,自律神經失調,影響到脾胃的消化與蠕動,原本該降的胃氣反而上衝;或是情緒壓抑過久,產生肝鬱化火,進一步耗損胃中的水分,導致食道黏膜乾澀,逆流的胃酸更容易灼傷食道,產生出血情形。
2.飲食沒節制,愛吃辛辣、熱燙的食物,或抽菸喝酒、過度服用藥物,諸多刺激性的食物易損傷脾胃,引起逆流症狀。
3.勞累過度或久病,脾胃功能受損,逆流影響到肺,導致咳嗽、氣喘發生。
胃食道逆流在整體病因上無非與飲食與作息相關,在中醫的辨證思維上,著重在肝氣犯胃或脾胃虛弱、胃氣不能順利下降導致。故治療觀點不在制酸,而在調脾胃與疏泄肝氣的功能,因此,治療胃食道逆流應以疏肝、和胃、降逆的藥物為主。
疏肝的藥物以柴胡、鬱金為主,胸悶吞吐酸可添加枳殼、枇杷葉解鬱降酸;吐酸明顯有時需酌加清熱降火的藥物如黃連、吳茱萸等;腹脹脾胃損傷須添加砂仁、木香幫助脾胃消化;打嗝、嘔吐需酌加代赭石、旋覆花幫助降氣;若影響胃疼痛較重則應酌加元胡、川楝子等幫助減少疼痛。
自我防護與飲食宜忌
1.生活上應減少、避免食道下端括約肌功能減弱的因素,肥胖病人須減輕體重,避免穿太緊的衣物,避免大便過度用力,避免經常彎腰及過度體力勞動等。
2.將床頭提高10~20公分以減少夜間食物逆流,睡前不應再進食等。
3.刺激性的食物如燒烤、炸辣、菸酒、茶、咖啡、巧克力、甜品等,在治療期間應盡量減少,以幫助復原。
(以上內容參考引用 工商時報/李聰界 醫師 專文,對於引用有不同意見或看法,歡迎與我們聯繫反應,我們將會立即處理或與您聯繫。聯絡信箱 editor@funhit.com.tw,樂活營養師感謝您的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