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香、味具全的食物,總會令人食指大動,這句老袓宗留傳下來的話語,早期是真的利用天然食材及烹調技術所研製而成的,真正色、香、味具全的美食。然而現今所謂的「色、香、味」都可以利用人工化學材料,研發出這三種飲食基本調性。只是身為現代人的你、我,不得不了解來自天然的好?還是人工的好?因為我們的健康可能會由於這些小錯誤,而造成真正的健康損傷!
「色」本就是指著食物本身的色澤,大自然存在著各色各樣誘人眼目的食物,而這些色澤可能都會隨著食物本身加工後,而產生色調的改變,因此;為了讓原本食物的色澤再現,就出現了「人工色素」,不然早己變色的食物,縱使製成商品,我想也不能獲得消費者的青睞,只是到底天然的色素好呢?還是人工色素好?如何選擇加工食物的色,我們不得不三思。
所謂的天然色素是指提煉自植物、動物、微生物及製糖過程中所產生的焦糖等色素。許多蔬菜、水果及香辛料等植物都含有大量的天然色素,天然色素有大家熟知的花青素(Anthocyanins)、類胡蘿蔔素(Carotenoids)、葉綠素(Chlorophyll)等為植物性天然色素;動物血液中的血紅素(Haems)則為動物性天然色素的代表;而利用微生物提鍊的天然色素則為紅麴色素(Manascus)。天然色素在工業上的應用較人工色素昂貴,但其安定性較差,基於社會大眾的需求及政府管理日趨嚴格的雙重壓力,促使廠商增加天然色素的使用量,雖然天然色素具備絕對優勢的安全性,但一般消費者見到產品的色澤,隨著時間而改變,心中便會不知覺的感到害怕,反而造成商品銷售的一大阻礙,因此;尋找色澤穩定的天然色素,是目前業者不斷尋找、研發中的課題。
人工色素目前在台灣可使用的食用色素,有紅色六號、七號、四十號、黃色四號、五號、綠色三號、藍色一號、二號等。飲食等製品使用色素的主要目的,在於美化食品外觀,以增進食慾。攝取多量的人工色素對人體並沒有任何的好處,而可能會有害處,消費者選食品,應儘量避免選擇色彩鮮艷或是色澤怪異的食品(但大部份消費者,似乎還是較中意顏色鮮艷的產品)。
最好的加工食品色澤選擇,若能完全不加色素的原色,應該是最佳選擇吧!但我想應該不會有人要買此商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