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委會最新調查顯示,卅七%女性勞工是家庭主要經濟支柱,其中一成四身兼主要照顧者,推估這類女性約廿五萬人,一肩扛起家中重擔。必須照顧病母的魏小姐是其中之一,她感慨,醫療與看護支出壓得她喘不過氣來,每月入不敷出,存款慢慢見底,她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魏小姐雙親年邁,一家三口只靠她一份收入過活。她說,原本是全職工作,因經常請假陪母親看病,對老闆不好意思,離職改做兼差,目前得動用存款才能應付開銷。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社工袁慧文說,許多女性照顧者因不堪工作、照顧責任兩頭燒,不得已辭掉工作,很快就面臨經濟問題,「對於這些負擔沈重的家庭照顧者,政府提供的支持太少。」
勞委會去年九月實施工作環境安全衛生狀況認知調查,回收二萬三千多份問卷,女性受訪者約占四成,調查結果昨日出爐。
卅一%女性勞工自認睡眠不足,其中六%已影響工作,比例較男性高,長期下來容易產生慢性疲勞。勞委會分析,不少女性職場、家庭兩頭燒,需要家人更多支持。
勞委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組長徐儆暉表示,我國女性勞工每周工時、雇用契約、日夜班或輪班等樣態,皆與男性相近,但女性的生活負擔似乎較重。例如,十%女性勞工是家中幼兒或失能者主要照顧者,男性只有七%。
女性自認睡眠不足、骨骼肌肉酸痛問題較男性多,包括手部反覆做同一工作,或長時間使用電腦。徐儆暉舉例,工廠生產線常按照男性勞工體型設計,呼籲雇主考量多數女性的平衡感與反應能力不比男性,提供更多友善措施。
台灣自殺防治學會秘書長廖士程則指出,去年女性自殺企圖通報人次一萬七千六百九十九人次,男性為九千一百七十一人次,女性企圖自殺是男性的一.九二倍。
女性自殺原因以情感問題居多,占近六成四,包含家人間情感及夫妻問題等;憂鬱困擾占廿二.八%,十七.九%有憂鬱症病史;相關研究也指出,女性罹患憂鬱、焦慮症約是男性兩倍以上。
耕莘醫院精神科主任級醫師楊聰財表示,精神科門診病患女性一直占多數,很多婦女蠟燭多頭燒,要教養小孩、侍奉公婆,還要扮演職業婦女角色,若長期得不到另一半支持,長期下來難免產生精神問題。他提醒,當女性出現焦慮不安、絕望、疲倦、情緒低落等問題,另一半情緒支持很重要,應讓她們有「被支持」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