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約有一百卅萬糖尿病人口,每年二.五萬人發生高血糖,但高達六成八糖尿病患沒有達到血糖控制目標(糖化血色素小於七%)。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許惠恒醫師說,血糖控制不佳是末期腎病變、非外傷性截肢及視網膜病變和眼盲最重要的原因,中風危險性是一般人的二.四倍,高達四分之三死於心血管疾病。根據英國(UKPDS)長期研究,糖化血色素每減少一%,十年內中風危險減少十二%,心肌梗塞少十四%,小血管病變少卅七%,截肢比例少四十三%。如何積極控制血糖,降低病患血管病變的危險性,是治療的重要議題。
國際糖尿病權威醫師、加拿大多倫多Banting and Best糖尿病中心院長Professor Drucker日前受邀來台演講交流糖尿病治療國際新趨勢。美國一九九九至二○○四年,治療達標率由卅七%提升到五七%。UKPDS長達八年半的糖尿病大型研究發現,及早積極治療能產生「餘蔭效應」,多年後還可長期持續降低併發症危險性。
另外,考慮及早使用新一類腸泌素為基礎治療,例如DPP-4抑制劑是國際治療新趨勢。此類型藥物低血糖危險性低,而且不影響體重,少部分病患會有輕微感冒、流鼻水等症狀,但是二年研究顯示整體耐受性佳,是及早積極治療糖尿病的重要選擇。
許惠恒說,及早積極治療對疾病控制、降低未來併發症及醫療支出有雙重優勢,建議糖尿病患遵循醫師指示的療程及衛教師建議的生活作息加強血糖控制,若對治療或用藥有疑慮,應盡快詢問醫師,不可自行暫停治療或停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