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損傷癱瘓的病人,可修復神經重新站起來!台北榮總六日發表神經再生新技術,利用獨創的神經修復手術、加上雞尾酒複合式配方藥物與積極復健,可促進神經再生。患者術後兩年平均運動功能提升五成,單手癱軟的患者可以正常拿湯匙筷子;原本被認為可能一輩子站不起來的癱瘓病人,治療一年後已可走路。
這項為期十二年的人體試驗,是全球第一個針對慢性脊髓損傷病患完成一、二期臨床人體試驗的醫療新技術,有一百卅三位病患參與,在國際期刊發表了卅九篇論文,證實技術安全有效。目前已獲衛生署醫事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未來可望成為常規手術,爭取健保給付,照顧更多弱勢患者。
榮總神經醫學中心神經修復科主任鄭宏志說,國內估計有六萬名以上脊髓損傷患者,超過半數在十六至卅歲間因車禍、工地跌落等事故受傷,喪失工作、生活自理能力,成為家屬照護的沉重負擔。
鄭宏志致力動物脊髓神經修復研究,民國八十五年實驗首度證明,胸椎遭全截斷的大白鼠,以神經修復手術和雞尾酒配方,中樞神經可以再生,並恢復後肢運動功能。這項研究成果被前美國總統柯林頓譽為廿世紀的三大發現之一。民國八十八年他向衛生署提出人體試驗計畫,昨天提出成果報告。
參與試驗的一百卅三名案例,平均受傷二年三個月,包括因頸椎導致全身癱瘓、胸腰椎導致下半身癱瘓、臂神經叢引起左右手臂功能喪失。其中受傷時間最長達廿三年,患者原本下半身癱瘓完全沒知覺,治療後肛門已有便意。國中時脊髓受傷全身癱瘓的趙同學,治療一年後可以走路,現在已是大四學生。
鄭宏志強調,患者術後恢復程度和年齡、復健配合度、神經斷裂長與受傷時間長短等有關。原則上,脊髓受傷四十八小時治療效果最好,超過二個月以上的慢性病患也有一定效果。
這項技術將應用在中風、神經退化疾病,配合幹細胞治療做進一步研究。鄭宏志的指導教授拉許歐森(瑞典卡洛琳斯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昨天也到場祝賀,肯定這是對治療慢性脊損病患的創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