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縣96歲的張姓阿嬤,兩年前右小腿上出現如銅板般大小的傷口,經塗抹優碘後不見改善,反而逐漸擴大成饅頭般大小的潰瘍,讓她痛得吃不下、睡不著,到處求診,直到日前至台中就診,才被醫師發現病灶為靜脈曲張,經手術治療終康復。
台中慈濟醫院心臟血管醫學中心醫師黃慶琮表示,張阿嬤過去因務農、開雜貨店,長期背重物走路與長時間站立應是造成她靜脈曲張的主要原因,由其傷口判定,阿嬤小腿罹患靜脈曲張的病史至少有二、三十年。
黃慶琮解釋,凡超過10年以上的靜脈曲張,就可能演變成慢性潰瘍,這類傷口有1%至3%的機率可能演變成皮膚癌。最初,張阿嬤的小腿只是一絲絲的網狀血絲,後來血絲變成較粗的血管,再慢慢惡化為慢性潰瘍。
因此,當張阿嬤就診時,傷口已從一級已發展至接近第六級,連醫師都佩服阿嬤能忍痛兩年才就醫。幸好經檢查確認是單純的血管問題,並未演變成皮膚癌。
確認病灶來自靜脈曲張後,醫師採用「新式二代維納斯閉合術」,即用一根導管經由0.2公分的小孔,穿入阿嬤出現曲張的靜脈血管內,透過導管加溫,將血管膠原收縮,血管隨著導管的取出而萎縮,阻斷血液逆流造成的曲張問題,終於幫阿嬤擺脫潰瘍疼痛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