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塑化劑的保鮮膜管不管?北市議員與環保團體昨日指出,市面含氯保鮮膜也有塑化劑,包覆食物或微波加熱,可能溶入食物危害民眾健康,但目前無法可管。北市府回應,立即抽查,並研擬自治條例。
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表示,市售保鮮膜有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或聚偏二氯乙烯(PVDC)材質。其中除PE與塑化劑不相容,PVC、PVDC為增加柔軟性與黏度,都大量添加塑化劑。
塑化劑常溫下屬油性液體,容易滲出溶入油質食物,一公斤豬肉用PVC保鮮膜包覆,五度C下冷藏七天,就會滲出五十毫克DEHA塑化劑;體重六十公斤成人吃下這種肉品四百克,即超過歐盟的每日容許攝取量。
北市議員陳建銘批評,環保署去年九月廿七日預告要訂定「限制PVC與PVDC保鮮膜製造、輸入與販售」草案,卻要一○二年一月起才正式禁止。
衛生署雖已規定塑膠類食品包裝容器禁止添加塑化劑DEHP與DBP,但被檢定也具毒性的塑化劑DEHA與DINA卻未被禁止,拿民眾安全開玩笑。
忠孝醫院職業醫學科主治醫師許良豪表示,過去類似動物研究證實,食用PVC系列塑化劑會影響生殖器大小與精蟲數,對孕婦與小朋友影響最大。
為了健康,建議民眾多選擇PE材質,PVC系列保鮮膜「能少用就少用」。不得已使用,依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建議,應距食物二.五公分以上,並打洞讓氣體排出。若誤食可能溶有塑化劑食物,可多喝水排除。
北市藥物食品管理處副處長邱秀儀回應,將立即專案抽查保鮮膜含塑化劑情形研擬自治法規,加強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