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漸漸轉涼,高雄縣義大醫院今天舉辦「冬季養生藥膳」活動,推出「養生益氣湯」「桂圓紅棗湯」,也教導如何煎煮中藥,運用便利的食材,製作可口安全的食補。
義大醫院中醫科主任蔡金川表示,以進補時機來說,從農曆十月開始,「立冬」、「小雪」、「大雪」為冬季前四十五天,天氣由涼轉寒,這時陰氣極盛;冬季後四十五天為「冬至」、「小寒」、「大寒」,這時陰氣漸消,陽氣漸升。所謂「冬至一陽生」,此時最適合進補,是虛弱體質調養的最好時機。現代醫學認為,冬令進補能提升人體免疫功能,促進新陳代謝,改善血液循環。
他表示,國人喜歡冬季大啖麻辣火鍋、燉肉、濃湯及海鮮等高脂高油類食物,增加心血管及糖尿病患者的負擔,為讓一般的民眾能不受體質的限制,以性味平和的藥材為主,將中醫養生藥材運用於「養生益氣湯」及「桂圓紅棗湯」中,讓民眾在享受冬季養生飲食的同時,為來年的身體健康打下好的基礎。
主治醫師王隆碩則建議進補應依個人體質行之,如無法認清自己的體質、中藥藥性,則應遵守中醫師診斷、建議進補,以保健康。
他表示,體質燥熱者不能溫補,要涼補。感冒、肝指數高、急性胃炎等則不適合進補。
民間習俗部分中藥與食物相剋,王隆碩表示,大部分中藥與食物不衝突,只有少數食物會抵銷中藥的藥性,如吃人蔘就不能吃蘿蔔,主要是蘿蔔會影響人蔘藥性;黃耆是溫補中藥材,不能與涼性的西瓜一起服用,否則降低黃耆的藥性。
如何煎煮中藥?中醫科技術組長、中醫師蘇建興表示,一貼中藥煎煮兩次最好,先泡水洗除雜質後泡水半小時,再放入容器加水超過藥材一到兩公分,大火煮十五到二十分鐘後調到小火,再煮十五分後,倒出湯汁;再加水與藥材等高,大火煮十五到二十分鐘後小火十五分鐘,倒出湯汁。前往兩碗湯汁合併後分早晚兩次服用。
他表示,煎煮中藥以陶製容器最好,退而求其次不鏽鋼容器,不能使用鐵、鋁製容器,因為重金屬離子會影響中藥藥性。
現場展示各種中藥材,並供應「桂圓紅棗甜湯」、「養生益氣湯」,吸引民眾、病患品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