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署長邱文達宣布,政府將參考歐盟規範,訂出「每人每天每公斤體重攝取容忍塑化劑值TDI」以及「產品含塑化劑的限量標準(下架標準)」。衛生署將在一年內完成不同品項塑化劑背景值後訂出標準,初期會先以嬰兒食品、包裝飲料及水為優先實施項目。
為早日平息塑化劑風暴,重新塑造MIT食品形象,衛生署從21日起,一連2日召開全國食品安全大會。
邱文達指出,衛生署傾向以歐盟標準,作為食品添加塑化劑的安全標準。台大食品科技研究所教授孫璐西則解釋,塑化劑有許多種,每種毒性不同,所以會有不同的標準。例如,此次重創台灣食品業的DEHP,歐盟規定的TDI值是DEHP含量50微克,而產品含DEHP的下架標準則是1.5ppm。
孫璐西認為,台灣產品下架標準,絕對不能比歐盟規定的1.5ppm寬鬆,且需從源頭嚴格執行。由於食品藥物管理局此次處理黑心起雲劑事件,都以檢驗結果超過篩檢值(1ppm)作為下架標準,與會學者也預料,1ppm將是未來的指標。
食品藥物管理局局長康照洲則指出,台灣民眾使用塑膠製品普遍,研究報告也顯示,國人體內塑化劑量高於其他國家,因此有必要制定限量標準,並做為產品下架與否的依據。
由於世界各國到目前為止,都沒有訂定食品塑化劑限量標準,衛生署已針對食品塑化劑背景值進行普查,預計1年內完成,然後就將訂出暫行標準,初期將會先對包裝飲料及嬰兒食品試辦,主因在於包裝飲用水易於大量食用,嬰幼兒則是受環境賀爾蒙影響的高危險群,因此有必要先行辦理。
此外,邱文達指出,未來食品履歷將包含三個重點方向,農委會負責農產品食品履歷,衛生署負責加工食品,經濟部負責食品履歷追溯系統,所有產品未來可以雙向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