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訊】
食品GMP認證體系在民國96年度規劃將「機能性食品」納入認證體系中,並完成「機能性食品專則」及12項產品規格基準,並於今年正式實施。未來將因應市場需求,逐年增訂各類機能性食品規格基準,以達到落實機能性食品安全之目標。
依中華穀類食品工業技術研究所統計資料顯示,民國96年底,台灣保健食品產業的營運廠家約200家,員工人數約1萬人,以中小企業居多,每年投入研發費用約佔營業額的2.2%,遠高於傳統食品產業的0.3%,93年國內保健食品的產值約為新台幣288億元,至96年已達新台幣439億元,總成長率達52.4%。
我國自民國89年施行健康食品管理法,以較嚴格之方式管理「健康食品」,廠商欲通過該項法案所認定之「健康食品」,往往耗時費錢,截至97年9月止,僅有132項產品通過我國健康食品認證。如將範圍擴至含機能性成分、不可作健康宣稱之「保健機能性食品」,產品項數則高達3,000項。
工業局指出,今年度該局已新增乳酸菌、藍藻、兒茶素、茄紅素等4項產品品質規格基準,使其完整規範國內機能性食品市場,該局亦將積極把關加入食品GMP的行列的機能性食品業者,以確保產品品質,讓消費者能購買到安全又有保障的食品GMP認證商品,並藉由市場機制掃除低價的劣質產品,希望持續擴大食品GMP的深度與廣度,共同捍衛國人飲食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