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時勞動、飲食清淡、心情愉悅雖是老生常談的健康撇步,但卻是國內長壽老人每天身體力行的長壽秘訣。
國內雜誌依內政部最新人口統計資料分析,在排除有大型老人長期照護機構的鄉鎮下,發現金門縣金湖鎮及金寧鄉、新北市的雙溪區、苗栗縣獅潭鄉、台南市將軍區及花蓮縣的鳳林鎮,為國內九十歲以上長者最多的鄉鎮,堪稱為台灣六大長壽村。
細究長壽老人的生活形態,除了居住環境好山好水、食物沒汙染,這些老人家更是習慣長期勞動,下田耕作、料理三餐都自己來,吃的食物多是地瓜、當令蔬果等粗茶淡飯,煩惱少、無欲求,每天都開心的唱山歌、和朋友串門子。
不過反觀國內民眾的生活習慣,卻和長壽的生活形態有些差距。雜誌同時針對一千多名、廿歲以上民眾,進行生活習慣調查,發現有三成四國人運動不足,卅到卅九歲的輕熟女更有近四成五完全不運動。
五成四國人早餐與午餐都外食,越年輕男性吃蔬菜比例越低,但紅肉卻吃得多;且近三成國人睡眠不足,四成近一個月曾失眠。
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表示,國內民眾運動量明顯不足,在運動頻率、強度、時間都要加強,尤其女性平時運動量少,也許能透過多吃蔬果、少吃紅肉控制體重,但身體脂肪含量偏高、缺乏維生素B12,到了老年仍有慢性病危機。
馬偕醫院營養課長蔡淑玲建議,生活飲食不妨從「均衡飲食」下手,採少油、少鹽、少糖、高纖維的「三少一高」烹調方式,搭配運動,才能活得健康而長壽。
生活形態影響壽命,長壽基因也不容小覷。陳亮恭說,陽明和榮總團隊在小鼠身上發現的長壽基因「Cisd2」,透過調控此長壽基因,小鼠會比正常小鼠壽命延長廿%。目前研究已進入人體試驗階段,期望找出人類的「青春不老」之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