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避免愛滋感染者在檢驗空窗期進行血液捐輸,讓無辜受血者感染B、C肝、愛滋病,衛生署宣布,今年下半年將施行試辦計畫,對每一袋捐血血液增加核酸擴大檢驗(NAT),並預計明年起全面擴大辦理,比起傳統檢驗方法,能再多揪出0.2%的潛在感染者。
病毒進入人體需經一段時間,才能被篩檢工具驗出,這段期間稱為「空窗期」,比起現行的酵素免疫分析法(EIA),NAT能縮短近一半時間的空窗期:B肝病毒將從55天縮短到36天;C肝病毒從82天縮短到23天;愛滋病毒的檢驗空窗期,也可望從22天縮短到11天。
台灣血液基金會研究處長程仁偉表示,血液基金會每年提供500萬袋血液給醫院,目前基金會試辦NAT篩檢,加驗NAT平均可揪出0.2%的潛在感染者,等於是1000袋血液就可抓出2袋的「漏網之魚」。
程仁偉說,歐美等先進國家早在1990年代就已陸續實施檢驗NAT,亞洲四小龍迄今只有台灣未實施,目前包含中國大陸重點城市、泰國、馬來西亞也急起直接實施NAT篩檢。
衛生署醫事處長石崇良指出,因NAT篩檢敏感度極高,每袋血液的檢驗成本預計將多150元,每年估計多3億的篩檢費用,未來只要EIA或NAT任一檢驗呈現陽性,該袋血液就會予以丟棄不用,但程仁偉說,若包含人力及耗材等成本,加驗一袋費用會達190元。
難道不怕「捐血驗愛滋」風氣再度盛行嗎?程仁偉解釋,這部分國外早有相當討論,但加驗NAT能保障整體輸血民眾權益,他說,既然是對的事,就不該「因噎廢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