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過後,天氣開始轉涼,早晚的溫差也變大,涼爽的天氣也讓不少民眾開始準備進補,但中醫師提醒,夏轉秋身體偏燥,此時食用十全大補湯、藥燉排骨、薑母鴨、燒酒雞等藥膳,補氣不成反而容易上火。
一名40多歲的中年婦人,日前天氣轉涼以黃耆、人參燉雞準備補補身,沒料到隔天起床卻覺得喉嚨相當乾痛,吃感冒藥未見成效,到中醫師求診才發現是吃補吃過頭,身體燥熱引發的喉嚨痛,而這樣的例子中醫診所還不少見。
萬芳醫院傳統醫學科主任醫師黃中瑀表示,夏養陰冬養陽,秋天天氣轉涼,就容易出現乾咳、喉嚨乾、皮膚乾癢等症狀,食物應以潤燥、涼補為主,菊花茶、桑葉茶、蓮藕茶、木耳蓮子湯等都是清肺潤喉的秋季補品,梨子生吃、入湯對於止燥,防止咳嗽、喉乾、便秘的療效也很好。
十全大補湯、藥燉排骨、薑母鴨、羊肉爐、燒酒雞、麻油雞等溫補藥膳,建議先暫緩,等到立冬較為適宜,否則太補對身體可不見得是好事。
長庚醫院中醫部主任楊賢鴻指出,吃補過了頭,身體新陳代謝、血液循環太旺,易造成口乾舌燥、便秘、精神亢奮不易入睡,尤其「秋老虎」發威白天氣溫仍偏高,溫補還是稍緩為宜。
俗話說「秋收冬藏」,黃中瑀指出,身體的運行也如同季節變化一般,入秋後,人體的基礎代謝力變慢,但吸收能力將增加,以儲備冬天身體所需能量。
他提醒,秋天飲食應以清淡為主,太油膩、高蛋白食物都應避免,也要特別注意運動,否則很容易囤積過多脂肪,一旦進入冬天,整體代謝變得更慢,就容易一路胖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