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鬆隨著我國步入老齡社會,對健康影響日益嚴重。陳芳萍醫師表示,骨鬆的好發群以年齡50歲以上女性為主,尤其是更年期婦女或60歲以上男性。
不同年齡族群只要缺乏鍛鍊和日照,菸酒或咖啡因過量或患有慢性疾病、甲狀腺亢進、長期服用類固醇激素及抗癲癇藥、飲食習慣不正常的人也易罹患骨鬆。
楊榮森指出,骨質密度決定了80%的骨骼強度,骨密度越低,承受壓力、扭力的能力越低;一般來說,骨密度減少10%,骨折危險性就提高兩倍。醫師評估方式是DXA(雙能量X光骨質密度吸收測量儀),這是臨床上最主要的診斷工具,藉由骨質密度測定,了解骨骼狀態。
民眾也可自我評估,國際骨質疏鬆症學會(IOF)的一分鐘骨鬆風險評估表,以及OSTA自我評估法。此外還有十年骨鬆骨折風險評估工具(FRAX),只要在FRAX網站上輸入年紀、性別及檢測值,便可預測自己與家人10年內發生骨鬆骨折的風險值。這些篩檢方式值得大家利用以及早發現骨鬆危險性並早期防治。(相關資料請可至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網站查詢)
骨鬆的治療,最終目的是希望使骨本穩固,降低骨折發生率。楊榮森強調,骨鬆藥物的迅速發展已能有效預防骨折,目前現行骨鬆藥物有:
1.傳統口服型,這是最常使用的骨鬆藥物。
2.一季或一年一針的針劑型,這類治療能提高用藥順從度,克服腸胃不適,提升服藥意願或遏阻自行停藥的問題,讓療效不打折。
患者要與醫師密切配合,當遵醫囑性須達八成以上,才能發揮骨鬆療效。除了接受治療,仍需持續補充維他命D與鈣質,每年按時回診。降低骨折風險對於服藥頻率低、治療效果差的民眾而言是一大福音。
楊榮森提到,骨鬆藥物能有效降低脊骨、非脊椎及髖骨骨折風險,目前衛生署新核可男性骨折針劑型的藥物治療。研究顯示,一年一針的針劑藥物能降低髖關節骨折後的死亡率,也減緩腰酸背痛或身高變矮的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