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家堯(輔英科技大學保健營養系講師)】
根據1998年行政院衛生署公告的第三次全國營養調查結果發現,成年人約有14%是肥胖的,也就是說全國約有210萬成年人是屬於肥胖的。在美國的統計數字也顯示有3成的美國成年人是屬於肥胖的,體重過重的民眾則超過一半。
眾所週知,肥胖是一種常被忽略的慢性疾病,也是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痛風以及若干癌症,如大腸癌、前列腺癌與乳癌等形成的主要因子。因此目前肥胖已是目前社會上非常重視的議題。
體重正常不代表沒有肥胖
許多年輕的女性為了愛美,特別重視自己的體重有無過重,但是由於缺乏正確的營養知識,往往就藉由少吃或是不吃來控制體重。加之運動量又不足,長久下來雖然體重看起來並沒有增加但是實際上身體內的蛋白質減少,體脂肪卻一直堆積早已達到肥胖的標準。
因此大家對肥胖應該要先有一個正確的觀念,肥胖是身體內過多的脂肪堆積而非僅是體重維持在一個正常範圍。適量均衡的飲食加上適度的運動才是避免肥胖最好的方法。
肥胖也有健康的胖與危險的
胖─蘋果型與西洋梨型肥胖
肥胖的人越來越多,最近一些研究針對肥胖族群身體脂肪的堆積發現,身體脂肪堆積部位的不同對日後發生心血管方面疾病的機率也有很大的差異。
人們最常說的就是西洋梨型的肥胖較健康,蘋果型的肥胖則較危險;簡單的說也就是身體內增加的體脂肪如果集中在腹部(主要堆積在臟器周圍),則得到心血管疾病方面的機率會遠高於脂肪堆積在身體的其他部位如臀部、大腿等。最近為醫界所重視的「代謝症候群」的主要危險因子即是腹部肥胖。
代謝症候群
代謝症候群是現代人的健康大敵,它不是一種特定的「疾病」,而是一個健康的危險訊號,是指血壓、血脂、血糖、腰圍異常的統稱,並可以預警健康狀況。「代謝症候群」的定義為:
1.男腰圍大於90公分,女腰圍大於80公分。
2.三酸甘油脂大於150mg/dl。
3.男高密度脂蛋白(好膽固醇)小於40mg/dl或女高密度脂蛋白小於50mg/dl。
4.血壓大於等於130/mgHg。
5.空腹血糖大於等於100mg/dl。
代謝症候群涵蓋許多的臨床現象,主要包括了腹部肥胖、第二型糖尿病或葡萄糖耐受性不良、胰島素抗阻、血脂異常、高血壓、動脈硬化等,都是危害身體健康的重要因子。
而代謝症候群發生的主要原因,內臟的脂肪堆積則可能是罪魁禍首;由於脂肪組織會放出一些游離脂肪酸,導致肝臟的脂蛋白合成增加產生高血脂症。同時游離脂肪酸多而影響胰島素降血糖的機制形成胰島素抗性,進而出現高血糖。
由於肥胖讓周邊血管阻力增加,也因此容易誘發高血壓。這些危險因子通常共同聚集、交互作用導致疾病,因此代謝症候群是一種複雜且具多因性的疾病前期或症候群的總稱。代謝症候群雖未達到疾病的嚴重程度,但絕對是一個健康的警示,需要大家關心。
代謝症候群沒有什麼明顯的症狀,但是它代表著一種不健康的體質、不良的生活型態,與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有很密切關係。控制代謝症候群,最重要的是要養成良好的健康習慣,包括保持標準的體重、攝取健康飲食、多吃蔬果、避免加工和油炸類食物、戒菸以及多運動。(以上文章可上健康樂活族部落格查詢http://besthealthylohas.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