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早晚氣溫偏低,許多民眾習慣自行購買藥膳湯品或吃薑母鴨、羊肉爐補身,大林慈濟醫院中醫科阮膺旭醫師提醒,無論哪種藥膳湯品都該酌量攝取,盲目進補反而會出現口破、失眠或身體不適等情形,甚至有人在吃了人參、當歸、黃耆等藥材,因體質較燥熱,引起便秘、流鼻血等症狀。
阮膺旭表示,「冬令進補」是因農業時代生活貧困、營養不良,只有冬天快過年時,才能吃到較營養食物,藉此來補充平日無法攝取的營養。現代人與過去相反,應視個人體質選擇,體質虛寒適合「溫補」,不虛不燥以「平補」,燥熱體質則用「涼補」。
阮膺旭說,根據中醫理論,冬天是自然界萬物閉藏的季節,生活作息及飲食以補養為主。一般進補可分為補陰、補陽、補氣、補血等不同方法。進補時須因人、因地、因時而異,補對了,除了能改善體質,身材矮小的兒童也可利用進補來達到轉骨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