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漸進式、持續性呼吸道發炎疾病,俗稱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據調查,國內40歲以上成人約16%罹患,若包括哮喘等其他呼吸道疾病,死亡率已擠進十大死因,但國人對此病的認知卻遠不如高血壓、糖尿病等。
高雄榮總胸腔內科主任賴瑞生表示,COPD大多由抽菸引起,成人約35歲起肺功能(一秒量)每年以20~25毫升速度下降,但吸菸者肺功能會以數倍速率下降。其他因素如空氣汙染、生物燃料、職業粉塵等也都可能引起呼吸道長期發炎、支氣管分泌物增加、咳嗽、痰多、氣喘等症狀,也易有其它合併症如冠心病、骨質疏鬆症、肌肉耗損或憂鬱症。
慢性阻塞性肺病已由不可逆的疾病觀念改為可預防且可治療,賴瑞生說明,臨床診治多以2001/2006年發表的GOLD準則為參考,原以肺功能做為分級標準,因無法反應實際病況,今年11月上海APSR會議發表了新修訂準則,以肺功能再加上症狀評分、急性惡化頻率三者綜合評估,分A、B、C、D四級,在C與D級患者急性惡化風險增加,此分類更能客觀評估疾病嚴重度與用藥選擇。
戒菸是最有效的方法,藥物治療可緩解症狀、增加運動耐受性、改善生活品質,減緩肺功能下降速度與降低急性惡化風險。輕中度嚴重患者多使用長效型支氣管擴張劑來緩解支氣管收縮與支持呼吸道張力,治療指引建議高風險患者可加上吸入性類固醇合併使用。目前改良型噴霧式支氣管擴張劑,操作簡單,可提升患者藥物適應性。
由於初期肺功能已下降卻不一定有明顯症狀,易被忽略,賴瑞生提醒年滿40歲並有抽菸史之民眾應定期接受肺功能檢測,早期發現及早治療,效果較好;若發展至晚期,可能連洗澡等日常生活都會受到嚴重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