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急診醫學科杜雄醫師表示,假期中大家總是會聚餐,有機會進食一些高油脂類的食物,每次假期結束後,急診常有一些患有膽結石的病人因右上腹痛而前來求診,不少是因為大吃大喝的後果。
杜雄醫師表示,膽結石是一種常見的疾病,亞洲人的盛行率約3-15%。膽結石的併發症包括有突發的右上腹痛、急性膽囊炎、阻塞性黃疸、膽管炎及胰臟炎等。80%的膽結石為膽固醇結石,當膽汁中膽固醇的比例改變或膽汁中膽固醇的分泌過多,即會造成膽結石的發生。造成膽結石的原因包括有:遺傳、營養過盛、高熱量食物的過多攝取、低纖維以及高碳水化合物的飲食習慣、低運動量、長期飢餓、快速減肥、懷孕及口服避孕藥等。而膽結石的發生會伴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另外,女性因內分泌的不同及雌性素的作用,也會使得女性較容易患有膽結石。
杜雄醫師指出,很多病人膽結石的疼痛都是發生在餐後,特別是在進食高油脂類食物後,因為需要消化的脂肪量大,故膽囊會排出大量膽汁,膽汁流動使得膽囊內結石移位會卡在膽囊出口,致使疼痛發生。在發生第一次膽結石痛後,約有30%的病人以後都不會再發,但超過50%的病人都會再次發生膽結石痛的情形,以及伴有每年1-3%發生併發症的可能性。
診斷膽結石可以使用腹部超音波、電腦斷層、核磁共振、內視鏡逆行性膽道胰臟攝影術、膽管放射攝影等。目前最常使用、方便性及敏感度高的診斷工具是腹部超音波。
當膽結石造成了急性膽囊炎、阻塞性黃疸、膽管炎以及胰臟炎等併發症時,則建議手術治療;但無症狀的膽結石目前並不建議手術治療,因為膽結石所造成的併發症如膽管痛、膽囊癌及其他併發症機率並不高。
杜雄醫師表示,針對無臨床症狀的膽結石病人,若影像檢查時呈現有瓷化膽囊病變或膽結石直徑大於3公分的患者,都建議進行預防性膽囊切除,因其有膽囊癌的機率為3-5%。如病人有膽結石併膽囊息肉達1公分,不管有沒有臨床症狀的表現,都應該進行膽囊切除手術,因膽囊息肉達1公分時,其癌化機率高達50%。另外,如息肉小於1公分時,但病人年齡大於50歲,也建議接受膽囊切除手術。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台灣新生報
(以上內容參考引用 台灣新生報/記者 戴聖峰 http://61.222.185.194/index.php?FID=12&CID=156860,對於引用有不同意見或看法,歡迎與我們聯繫反應,我們將會立即處理或與您聯繫。聯絡信箱 editor@funhit.com.tw,樂活營養師感謝您的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