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夏季,很多人喜歡去野溪戲水、納涼。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陳柏臣提醒,去野溪戲水時,不要以為沒喝到溪水就沒事,有些水中病原蟲、病原菌只要碰到眼睛、口腔、肛門口黏膜就可能跑進身體,造成感染。
民眾去野溪戲水,除了要注意登革熱病媒蚊,也要注意吸血蟲、阿米巴原蟲威脅,這些蟲子到了夏天較為活躍,稍一不慎,就可能受到感染。
舉例來說,有一種細菌叫鉤端螺旋體,這種細菌只要接觸到患者黏膜、小傷口,就可能從黏膜、小傷口進入血管、全身,導致患者罹患鉤端螺旋體病,嚴重甚至會破壞肝臟,引起肝臟衰竭、腎臟衰竭、內臟衰竭。上次颱風來襲,台灣就有大約10位患者死於鉤端螺旋體病。鉤端螺旋體病潛伏期約9天,常見症狀包括莫名發燒、黃疸。
另外,年長者、小孩出門要慎防中暑、脫水,一旦發現年長者、小孩在天氣很熱環境卻沒有流汗,可能是中暑前兆。年長者如果在服用高血壓藥物,要注意有些高血壓藥是利尿劑,更會讓脫水惡化。
陳柏臣指出,糖尿病患者如果去郊外遊玩,活動量較大,降血糖藥物劑量也可能要做調整。糖尿病患者服用降血糖藥之後,如果活動量較大,又加上食欲不振、吃不多,血糖很容易降得太快、太急,進而產生低血糖症,建議患者身上最好多準備一些方糖,以備不時之需。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台灣新生報
(以上內容參考引用 台灣新生報/記者 蘇湘雲 http://61.222.185.194/?FID=12&CID=158110,對於引用有不同意見或看法,歡迎與我們聯繫反應,我們將會立即處理或與您聯繫。聯絡信箱 editor@funhit.com.tw,樂活營養師感謝您的指教!)